《流浪地球》的計劃在2028年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啟動了,雖然那時候彭文巧她們還沒完成最後的文件,讓楊逸把劇本的最後部分改寫完善,但這並不妨礙劇組提前開始籌備,因為劇本的大體架構是不會變化的,楊逸改動的只是科學理論方面,讓這部科幻電影儘可能地貼近現實,把細節做到極致。

廖春生帶領的先鋒小隊已經展開行動,負責跟國內能夠為《流浪地球》提供場地、技術等資源支援的公司、團隊聯絡。

比如說攝影棚,廖春生聯絡了幾個公司,最終在青島東都影視公司那裡,租下了幾個攝影棚,其中包括了他們落成時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攝影棚,面積有一萬多平方米,準備用於實景搭建宇宙空間站、行星發動機控制室、地下城等。

比如說道具公司,廖春生跟國內頂級的道具公司都聯絡了一遍,而且不是電話聯絡,他們拿著楊逸畫出來的手稿,跑到對方公司去談,還要求製作出一份道具樣品,送到冰城去給楊逸驗收。最終,《流浪地球》劇組與十一家道具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

要這麼多公司為《流浪地球》電影提供道具製作,那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楊逸讀取過郭帆導演的記憶,清楚整部片子拍下來,大約有一萬件道具需要從零開始製作出來,而光是宇航服,就得由一千一百多個零件組裝起來!

如果只是跟一家道具公司合作,即便它是國內最頂級的道具公司,那也不可能做得完這麼多訂單。

更何況,楊逸對道具的要求極其苛刻,每一處細節都要盡善盡美,甚至連使用的痕跡、時間的磨痕,都要透過技術手段做上去。

跟多家道具公司合作,能夠保質又保量,也能帶著他們一起參與到這部科幻大製作之中,培養出更多國產電影工業的基石。

特效公司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不只是要參與到後期的特效製作,前期他們就得介入進來。廖春生挑選了幾家國內的頂級特效公司之後,便將楊逸的手稿傳送給他們,並且邀請他們參與到場景搭建的設計中來。

這樣一部大製作的科幻電影,籌備過程肯定不是幾天功夫就能搞定的,原片的導演郭帆和他的團隊從立項到開拍,花了近三年的時間。

楊逸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因為他腦子裡有郭帆導演完整的拍攝經驗,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也有完整的電影畫面、設計圖紙,這也減少了前期籌備之中反覆琢磨、反覆試錯的過程。

但即便是這樣,場景的搭建,道具的製作,特效的設計,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況還跟那麼多公司、那麼多人一起合作,大家只能是慢慢地摸索,在不斷的碰撞中找到合作的默契。

楊逸和金龍波在冰城拍完《白日焰火》之後,也帶著這邊的劇組團隊迅速返回京城,加入了《流浪地球》專案組。楊逸甚至只是在家裡陪老婆孩子過了三天春節,就又飛到了青島,開始指導場景細節上的搭建工作。

《流浪地球》這個專案,即便木木影視還沒有正式對外公佈,但有那麼多人參與進來,自然也免不了訊息走漏出去。

早在《白日焰火》殺青之前,網上就傳得沸沸揚揚,說是楊逸要拍一部叫《流浪地球》的科幻電影,投資金額高達五個億。

這次的傳聞不但不假,還特別真實,都準確知道了《流浪地球》劇組拿到的投資金額,估計是有參與到那場酒會的人透露出去的。

但很有意思的是,就這樣有板有眼的傳聞,網友們一開始還不相信,覺得是那幫自媒體又在編假新聞,故弄玄虛!

“太搞笑了吧?捏造新聞也不知道搞得像一點。《流浪地球》這個名字真以為別人沒聽說過嗎?”

“哈哈哈,《宇宙探索編輯部》裡楊逸為了客串胡編的《流浪的小破球》被你們改成了《流浪地球》是吧?我差點就信了!”

“就扯淡吧,五個億的投資金額,楊逸會拍這麼高製作費用的電影嗎?他是出了名的低成本高回報。”

“想想就不可能,五個億的製作成本,那得達到多少個億的票房才能開始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