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樂澤翰說的大專案,就是楊逸心心念唸了很久的《流浪地球》!

楊逸早就想拍《流浪地球》了,這個想法出現得甚至比他拍的第一部電影還早。

但那時候沒這個條件,拍《流浪地球》的成本都是以億計的,楊逸拿已經快氾濫了的S級體驗卡學習過郭帆導演的經驗,第一部的製作成本是近三個億,第二部是五個億左右,第三部的經驗他還沒看,不清楚成本有多少,不過按照水漲船高的情況來看,估計成本要逼近十個億了!

這還是建立在郭導極強的化緣能力上的,主演吳京來給他演第一部,片酬一分沒得不說,還乖乖掏了六千萬資助郭導拍完這部電影。

然後楊逸在周星馳的電影裡經常見到的黃金配角吳孟達達叔出演《流浪地球》的片酬居然只有二十萬!

楊逸給自家兄弟們的片酬都不可能只給二十萬啊!

更不用說成名已久的港城明星老前輩了!

還有那些被郭導忽悠地心甘情願免費提供裝置、場地的重工業大廠呢

郭導的這份忽悠人的能力確實沒得說,江湖人稱一條狗路過劇組都得隨兩百塊錢,他不去幹X銷真的是可惜了。

楊逸沒有郭導這個三寸不爛之舌,樂澤翰倒是現在很能忽悠人,他們劇組去到哪兒拍戲,住宿、吃飯都是不用自己掏錢的,不知道他能不能像郭導一樣為劇組多省一些製作成本。

但楊逸覺得三個億拍《流浪地球》還是有些不現實,畢竟他要拍攝這部電影的時間,距離郭導拍攝的時間都過去了起碼十年,國內的物價水平、人工成本肯定漲了不少,以他的經驗來看,就算樂澤翰也能忽悠別人幫他省錢,搞出這部電影也至少要四個億。

四個億的電影,多少票房才能回本?大概要十二個億!

一年到頭電影院上映的那麼多電影裡,能有幾部電影票房超過十二個億呢?

而且投資給他們錢的老闆們,肯定也不只是奔著回本去的吧?

他們肯定要賺,而且是大賺特賺的!

所以,楊逸一直把《流浪地球》拿出來,只能是拍拍《宇宙探索編輯部》這樣的成本不算太高的電影積攢經驗和資本。

當然,也是要用成績實打實地堆出自己的口碑,給投資人信心,這樣別人才敢給他投這麼大製作成本的專案。

現在時機終於成熟了!

楊逸的口碑徹底打響,《親愛的》的十億票房略少,但《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十七億票房、《長江7號》的三十二億票房、《電鋸驚魂》的三十五億多的全球票房,都足以讓所有投資人看到楊逸的票房號召力!

而且楊逸現在也有錢了!且不說《電鋸驚魂》給他帶來的大量的資金收益,就算是用他在國內拍的其他電影、電視劇賺到的錢,楊逸自己也能獨立投資《流浪地球》這部科幻大製作。

當然,他肯定不會自己投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