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逸跟著鄧興勇走進演武場的時候,他就已經被那些年輕好動的小孩們瞅見了。

不過,今天因為是有袁魁坐在旁邊,師祖不怒而威的氣場鎮壓得他們不敢交頭接耳,只能是一邊練著功夫,一邊擠眉弄眼,用眼神對話著。

‘這人是誰啊?’

‘唔知啊!’

心中的疑問,讓他們好奇不已。

他們的耳朵紛紛豎起來,想聽聽這個來人要跟師祖說什麼話,從而判斷來者的身份。

但一心豈能二用?

楊逸都還沒跟袁魁說上話呢,他們練功的動作就變得潦草起來,甚至還偷工減料,氣得教他們的師傅走過去擰起了他們的耳朵。

“師傅,這就是楊逸。”

鄧興勇給袁魁介紹起來。

“師爺好!”

楊逸連忙拱手鞠躬。

“你粵語說得很好啊!我好像記得你不是粵省人?”

袁魁從太師椅上站起身來,滿臉笑意地拍了拍楊逸的肩膀。

楊逸是不是真的武學天才,袁魁其實也沒有那麼在意。

即便是在港城,傳統的武學門派早已經不存在了,明禮堂之所以還能屹立不倒,主要還是他袁魁的名氣支撐著。

袁魁有心弘揚中國的傳統武術文化,有心將他們這一脈的詠春拳傳承下去,那就更不能拘泥於以前過時的條條框框。

像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等等,真要這樣做,估計明禮堂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成為歷史了!

所以,袁魁既要收像鄧興勇這樣曾經不是練詠春拳的練家子為徒,更要歡迎楊逸這個“行外人”加入到明禮堂來。

楊逸這個前途無量的年輕導演,說不定未來也能撐起明禮堂的門面。

“是的,我是東北人。因為這幾年經常在粵省取景拍戲,拍著拍著,也把粵語給學會了。”

楊逸繼續用粵語解釋。

拍戲?

粵語確實更方便這群練功的孩子偷聽,他們聽到這樣的字眼,就更加忍不住,紛紛轉過頭來打量起了楊逸。

這個男人好像也要加入他們明禮堂啊!

年紀是不是太大了一點?

而且一副瘦瘦巴巴、弱不禁風的樣子,行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