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窮人的世界都是黑白(5/5,求推薦票求月票)(第2/2頁)
章節報錯
佛不渡人,人自渡。
這樣的故事,必須要建立在佛教氣氛濃厚的背景之下,不然很難講成這個故事,也很難形成強烈的諷刺效果。
這樣一來,早就破除了封建迷信、不允許宣揚宗教的內地就不合適成為故事的背景了。
楊逸沒法到寶島去拍片子,而且就算可以去,他也不會說閩南語,把原先的劇本寫出來就不合邏輯。
但港城還是可以的,港城和寶島一樣,宗教元素非常濃厚,尤其是佛教,信眾很多,甚至佛誕日還會放假。
這樣的劇本,把故事背景放在港城就沒什麼違和感了!
而且,對於楊逸來說,粵語的話,他是比較熟悉的!
兩度將體驗卡用在張頌文老師身上之後,楊逸發現自己的粵語語感提升迅猛,在江門拍《狂飆》那幾個月,他每天堅持練習,後面都能用粵語跟當地人交流了。
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很順利地把《大佛》的改編劇本寫出來,最終拍出來的成片獲得了觀眾們的認可。
如果只是把關注點放在《大佛》的諷刺成分上,那就太小看《大佛》這部片子了,觀眾們給它打出九點多的高分,可不僅僅是因為楊逸把諷刺劇情寫得格外辛辣,入木三分啊!
觀眾們喜歡這部短片,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的拍攝、製作方式有著非常獨特的韻味,在其他片子上是尋找不到的!
《大佛》是一部黑白色調的影片。
說起黑白色調,很多觀眾就在打分網站的評論區裡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名字,孔耀傑!
他去年和楊逸一塊作為導演嘉賓,錄製了《導演新生代》。
也是因為喜歡拍黑白色調的片子,嘴硬心硬,死不悔改,孔耀傑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不過,同樣是黑白色調,孔耀傑拍的,和《大佛》拍的,就是截然不同的感覺!
孔耀傑用黑白色調拍出陳舊的感覺,即便是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了,他依舊把故事拍成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感覺,讓觀眾看得很難受。
但《大佛》的黑白色調卻是一種諷刺,而且它並不是只有黑白,在看行車記錄儀的時候,畫面是彩色的!
用裡面的話來說,就是“窮人的世界都是黑白,有錢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
用網友們的話來說則是:“《大佛》裡的黑,才是一種高階黑,《大佛》裡的白,才是一無所有的白”!
同樣的振聾發聵!
(注1:《大佛》,是寶島的導演黃信堯拍的一部短片,後面得到投資之後拍成了長片,也就是名氣更大的《大佛普拉斯》,沒看過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下,讓人心靈很受震撼的一部電影。當然,裡面車也很震~咳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