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這兩部還是沉寂已久、鮮見佳作的武俠類別!

於是,甭管是不是武俠圈子的,都摻和著議論幾句。

自然,這兩部武俠也受到了影視圈子的關注。

影視圈子,也好久沒見過質量上乘的武俠了啊!

仙俠題材、古言題材橫行的年代,觀眾們都快看膩了。

“這個金大俠是誰?有人知道嗎?他這兩部,很有改編的價值啊!”

“不知道是誰,在網上搜也沒看到過跟他相關的新聞報道。”

“他好像就只有這兩本書,沒查到更多的著作。”

“是新人作者?那就好辦了啊!”

看中《天龍八部》和《神鵰俠侶》的影視公司可不少,甚至不少小公司也覺得自己挖到了寶。

新人作者就意味著不諳世事,不懂行情!

只要搶在其他公司發現之前,用極低的代價套路來這兩部的影視劇改編版權,然後捂上一兩年,等價格炒高了之後,轉手一賣,他們絕對大賺!

小公司也會自己改編拍攝一些電影電視劇,但他們實力不夠,只能是拍一些低成本的網大網劇(網大是指網路大電影)。

像這兩部武俠,一看改編難度就不小,投資肯定也不少,小公司是很難有實力自己拍起來的。

所以,最有經濟效益的做法,還是空手套白狼。

不過,等他們開始聯絡出版社,想要獲取作者的資訊和聯絡方式的時候,他們漸漸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版權在木木影視的手上?”

先不管木木影視是誰家的公司吧,光是名字上帶著“影視”這兩字,他們就感覺很棘手了。

同行啊!

難道這兩部的影視版權也已經賣給木木影視了?

那自己這個套路人家版權的計劃恐怕是要落空了!

“等等,木木影視不是楊逸在的那家公司嗎?他們前兩天還有一部新劇上了熱搜。”

有人反應了過來。

“我靠,木木影視他們不是玩原創的嗎?怎麼也開始囤版權了?”

“楊逸都看中的武俠,肯定是很有價值的啦!”

“終究還是慢了一步啊!讓木木影視給搶了版權。”

敗興而歸的小公司們都悻悻地打道回府,回去之後還扼腕嘆息,感覺就像一個疏忽沒看到群裡的紅包一樣,錯億!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