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司回來後,沒兩天功夫,楊逸在家裡又收到了很多快遞,李夢菲看著他忙碌著搬快遞的身影,好笑地問道。

家裡地方大是沒錯,就算楊逸買再多東西,也總有房間可以放得下。

但買得太多沒有用也是一種浪費啊!

李夢菲和楊逸都不是那種喜歡鋪張浪費的人。

“這次不是給寶寶買的,是我自己買的一些資料,寫劇本要用的。”

楊逸拆開一個快遞箱子,從中拿出了氣泡紙包裝著的書籍。

雖然拍短片的計劃估計要安排到明年年底的那幾個月,但既然有了這個計劃,楊逸就想提前地開始準備起來。

改編是需要查資料,需要大量的研究、論證的。

正好現在他在家陪李夢菲,有的是時間去琢磨劇本。

“你又有新的劇本想法了?”

李夢菲聽他說“劇本”兩字,就來了興致,她從客廳拉過來楊逸給寶寶買的可能要一兩歲才能用得著的塑膠搖搖馬,坐在上面看楊逸拆封那些書籍。

“嗯,有一個小的想法,拍一個跟《刷車》的模式有點像的懸疑短片。”

楊逸抬起頭,跟媳婦笑了笑。

他的手上拿著的一本厚厚的書,名字叫《鋼琴手冊選購、養護、修理、調音及疑難問題解答》,作者還是兩個外國人的名字。

“《刷車》?你在《導演新生代》裡拍的那部短片嗎?那個是挺好看的。你打算拍一個它的翻版?還是拍它的續集?”

李夢菲沒把注意力放在他手上的那本書上,畢竟這本書的名字看著就讓人提不起興趣。

“不是翻版,也不是續集,兩個故事是沒有一點聯絡的。但它們的敘事模式都差不多,而且都是同樣都是懸疑片。”

楊逸笑道。

他說的這個故事背後代表著的原片,其實比《刷車》誕生還要早,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也更大。

甚至可以說,《刷車》的拍攝,本身就是在模仿人家的模式——當然不是抄襲,兩個故事是截然不同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楊逸在《刷車》的檔案資料裡,有看到過它與這一部短片的關聯,從而不需要使用系統的推薦功能,就能找到這部片子。

值得一提的是,要不是受“戰神論電影”批評的影響,楊逸都計劃好在拍完《刷車》之後,第二輪拍這部短片的(他當時不知道第二輪是命題作文的賽制),後來為了爭一口氣,他才拍出了改編後的《戀慕》。

不過,現在再考慮怎麼拍這部短片也不錯,畢竟東西方文化不同,他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如何改編這部短片。

感謝秋之神光的打賞!!(づ ̄ 3 ̄づ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