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鄉愁(1/2,求推薦票求月票)(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會兒是寇鈴的請求。
“不行嗎?這也不行嗎?”
一會兒是老人蒼老、無助的聲音。
這個畫面,把自認為是鐵石心腸的魏凌飛都給看哭了,他眼淚糊滿了雙眼,還刷刷地往下流,根本控制不住,也不想去控制。
控制什麼呢?
他現在就想痛快地哭上一場。
“哇嗚嗚”
焦雨涵就撲倒在他的腿上,哭得不能自已。
等到魏凌飛稍微平復一下心情,看清楚電視畫面的時候,老人已經坐上了回程的火車,飯盒不知道怎麼變得骯髒凌亂,可能是掙扎中打翻在地。
但這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她沒有能將他愛吃的食物送到愛人的面前,這些美食就已經像她之前做過的無數次食物卻等不到他回家一樣,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魏凌飛心情沉重,他清楚,老人的阿爾茨海默症,不知道還能讓她記住她的學成哥哥多久,也不知道對岸病重的餘學成,還能不能堅持得到來年的局勢變化。
但這個故事即將到尾聲了,大機率是一個悲劇的結局。
他很想吶喊,很想罵人,但始終無法改變什麼,就好像於心不忍卻愛莫能助的楊逸、兩位中山裝官員一樣。
畫面變得模糊,等重新變得清晰的時候,場景似乎又回到了那個讓老人堅守了幾十年的小院。
不過,這次小院空無一人,屋內同樣是空無一人,似乎就跟短片開頭的那些空鏡頭一樣。
背景裡,只有女兒小梅的聲音。
她在訴說著自己對母親的想念,也訴說著近幾年來因為兩岸交流增加,她對那位記憶裡很是陌生的父親的瞭解。
“.媽媽說得沒錯,爸爸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也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他出國讀了碩士,讀了博士,因為知道南京大屠殺的訊息,憤怒地放棄了博士學業回國參與抗日救亡運動。”
“爸爸後來去了寶島,又重新撿起了學業,也當了教書育人的大學教授。他在寶島無時無刻地想著媽媽您,無時無刻地想著我們的家,他寫了一首詩,我想念給媽媽您聽。”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注1)
這首詩.魏凌飛瞪大了雙眼,驚為天人。
(注1:這裡借用了余光中先生的《鄉愁》,屬於是系統給楊逸推薦的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