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覺得意猶未盡和看不太懂的還有影評人們,楊逸走上臺的時候,已經有人迫不及待地拿起麥克風,等著孟憶點名。

“楊逸你這部片子,拍的結局應該不是真實的結局吧?我看你在上面被槍指著,怎麼覺得更像是一個罪犯,而不是被匪徒脅迫的無辜者?”

影評人“白駒過隙”都不等孟憶點名,直接問了出來。(注1)

“我也覺得這是一個AB面的故事,你拍給我們看的是A面,但實際上真實的一面在B面。所以,楊逸,B面的故事是不是更加殘酷?女孩和大壯都死了,但殺死他們的並不是什麼匪徒,而是一直對女孩有好感、同時妒忌大壯跟女孩聊得那麼熱乎的刷車行老闆?”

影評人“流年舊夢”本來還在老實巴交地舉手等點名,現在看見自己的話差點被搶了,便也忍不住出聲。

幸好,比較激動地想要分析的就他們兩個。

“楊逸,伱對他們的解讀有什麼看法?”

孟憶笑著問他。

“沒有什麼看法。”

楊逸卻給了一個笑呵呵但不配合的反應。

“沒有什麼看法?”

孟憶愣了愣。

“對,對影片的解讀,尤其是對懸疑影片的解讀,每一位觀眾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同時這也是看懸疑片的一大樂趣。所以我不打算說些什麼。”

楊逸笑道。

事實上,這兩位影評人的眼光還是比較毒辣的,只是看了一遍,就意識到了這應該是一個A/B面的故事。

A面確實是有匪徒,而女孩沒有受到傷害。

但B面卻是一個細思恐極的結局——根本不存在什麼匪徒,楊逸飾演的主角因妒生恨,殺害了大壯和女孩之後,在腦海裡構造出了匪徒這樣的人格。

不過,楊逸不能把這些說透。

說透的話,這個懸疑片看起來就沒那麼有意思了!

或者說,能夠引發觀眾們的討論和熱議,本身也是懸疑片應該要做到的事!

“楊逸,其實看到你今天拍的這部《刷車》,我感到非常的失望!”

影評人“戰神論電影”拿起麥克風,不出所料地抨擊起了楊逸。

他是出了名的毒舌,更是出了名的苛刻,之前幾位導演沒有一個逃過他的批評,也沒有一個能讓他打出超過六的分數。

“這部《刷車》,雖然冠之以懸疑的名義,但拍出來的效果並不算好,而且立意也不夠深遠。之前我看你拍的《隱秘的角落》,那真的是驚為天人,那部懸疑劇關注了很多現實的問題,男人的中年危機,婚後家庭關係的處理,學校裡的霸凌現象,還有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導等等,這些內容,我認為是非常好的。”

“《去有風的地方》也是如此,雖然觀眾們普遍關注的是你和你媳婦在裡頭怎麼談戀愛,但我認為它立足於鄉村,宣揚的一種年輕人回到家鄉,透過創業帶動家鄉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理念,這也是非常好的!”

“但現在《刷車》你拍的是什麼?一個懦弱的刷車工變態扭曲的心理?還是呼籲我們關注窺私癖這樣一個隱藏在陰暗角落的違法亂紀的群體?一部影片,你不管是用了多熟練的拍攝技巧,不管是用了倒敘還是插敘各種剪輯手法,不管把懸疑感營造得有多強,如果沒有好的立意,在我看來都是不合格的!”

“楊逸你是比較成熟的導演了,能拍得出來《隱秘的角落》、《去有風的地方》這些好看又有深度的電視劇,現在卻拿出一部沒什麼深度,純粹是炫技的作品!在我看來很糟糕,完全是在開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