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十四年八月初六,當今皇帝第三子陳景逸以代王身份迎娶徐太尉長女徐雁秋為代王妃,那迎親的場景自然是風光無限。

陳景逸的迎親隊伍顯示著皇家威儀,陳景逸身著蟒袍,胸前繫著大大的紅色胸花,騎著頭上也帶著紅花的高頭大馬前去徐府迎親。

沈逾雲跟胡嘉則一左一右騎著馬跟在後面,陳景逸還給他們一人配了一把劍,說這樣看上去更有氣勢,雖然沈逾雲並不會用劍,但最終並沒有拒絕。

迎親路上街邊的百姓都出來慶賀,陳景逸也十分客氣的在馬上對著百姓抱拳感謝,他還看到了那日在萬書樓詩會上大放異彩的楊清,身穿白衫的楊清看到了馬上的陳景逸,自然也就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微笑著祝賀,沒有太多懊悔的情緒。

但京城中有些之前就認識陳景逸的才子們卻覺得十分後悔,沒早些知道他是當今的三皇子。

長長的迎親隊伍來到徐府門口,徐府門前的鞭炮就響了起來。

陳景逸下馬後對著徐府四周的鄰居抱拳說道“諸位,今日我陳景逸來迎娶徐家長女徐雁秋為王妃,從今以後親為一家,此情天地可鑑,京城百姓為證。”

“好!”四周的百姓很配合的歡呼鼓掌。

“謝謝諸位。”

“新娘子呢?”“是呀,怎麼王妃還沒出來。”“王妃!王妃!”“吼吼哦哦哦哦~”

徐府外的百姓盡力烘托著氛圍,身著便服的太子在不遠處看著這邊的情況,眼中露出的是羨慕,想起自己大婚那日的場景遠沒有今日這麼熱鬧,什麼都被安排好了,彷彿只是根據規矩走個流程。

看了一會兒迎親的情景便笑著轉身離開了,身為太子自己一會兒還要去代王府祝賀,不能在這耽誤太長時間。

這個時候徐雁秋正在閨房開面,開面完成後塗上胭脂,雙唇抿一口胭脂花片,被喜娘蓋上紅蓋頭,手中拿著牽紅,由喜娘跟若夕扶著走出徐府。

徐府的喜娘自然不能直接帶著自家小姐出門,還得需要王府的喜娘在徐府門口催上幾次,才顯得新年對孃家留戀,寓意著不忘孃家對自己的養育之恩。

“哎哎,快看!王妃出來了!”“哪呢哪呢?”“哎,真出來了!”

新娘從府裡出來後,兩位喜娘扶著徐雁秋坐進花轎,隨後徐府的下人開始一箱一箱的往外搬嫁妝。

街上的百姓談論道“嚯,王妃的嫁妝可夠貴重的,你看,這都多少箱了。”

“是呀,哪像我那時候成親,我家那口子家裡就陪嫁了三床被子。”

“咦,你也不看看你家是什麼情況,也不知道你拜的哪路神仙能娶到那麼好的老婆。”

“我也沒說我婆娘不好,咱就是羨慕一下。”

等嫁妝裝好以後,徐家放鞭炮送別,喜娘將茶葉和米粒灑在轎頂驅逐邪氣。

“起轎!”

隨著一聲令起八個轎伕同時用力抬起花轎,鑼鼓敲打奏樂在兩邊開道,接親隊伍一路向著代王府而去。

沈逾雲在馬背上卻有些疑惑,怎麼沒看到若夕出來?等回過神來隊伍已經走出一段距離了。沈逾雲只好隨著隊伍先走,想來若夕也會隨著去代王府吧。

接親回去的路上自然更熱鬧,中間還有顛轎的活動,本意是為擋煞,因為上面坐的是徐家小姐,所以轎伕們也都沒有太過火,只是象徵性的顛簸了幾下,最主要的原因是王府會在回去的路上撒喜錢,王府一共準備了五十兩銀子,當然撒出去的大部分是銅錢或者少許碎銀,就這麼一路撒到王府門前。

王府門前早已鋪好地鋪紅氈,因為新娘下轎鞋子是不能直接沾地的,那樣不吉利。

陳景逸來到轎邊,用腳輕輕碰兩下轎底示意,若夕從轎邊扶著徐雁秋出轎。

沈逾雲看到若夕竟然在轎子旁邊感覺極為驚奇,難道若夕練了什麼隱身術不成?可以讓自己無法發現?

新娘下轎後不能馬上進府,還要與新郎三箭定乾坤。

所謂三箭定乾坤則是由新娘持弓,新郎向三個方向射出三支箭,祈求婚姻長久和對未來生活美滿的祝願。

“第一箭,祈上天之福。”“第二箭,祝天長地久。”“第三箭,願平安喜樂。”三箭射出徐雁秋將牽紅的一頭遞給陳景逸,由新郎牽著新娘入府,而王府門前正放著一個火盆需要新娘跨過,寓意著過門後的生活紅紅火火。

之後就是成親的重要步驟拜天地了,沈逾雲這時候也找到了若夕,拉著她來到一個視野好的地方看拜堂。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當然皇帝跟皇后是不會親自來的,本應是新郎父母坐的地方放著皇上賜婚的聖旨,徐太尉則在旁邊坐著,兩人對著聖旨與徐太尉磕頭行禮,至於皇帝皇后那邊等成婚第二日他們兩人再去敬茶。

“夫妻對拜!”

“送入洞房!”

“好!”

今天的王府熱鬧很多,不止官員賓客送來賀禮慶賀王爺娶妃,哪怕在王府外面的賬桌上交上一粒米便可以混上一頓流水席,當然流水席的席位並不是很多。

拜完堂后王府的下人們帶著王妃去往洞房,而陳景逸在拜完天地之後,自然要招待宴席上的賓客,王府的客人們都想跟這位特殊的新郎多喝幾杯拉近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