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蘇,我們又見面了(第1/4頁)
章節報錯
紐約。
蘇偉這次來紐約,是找摩根銀行來幫他收購好萊塢公司的。
所以把事情和他們交代以後,他就一個人玩去了。
畢竟收購這種事,他是一點都不懂。
要是參與進去,可能還會幫倒忙。
至於章若瑜和盧玲月兩個人,那當然是參與到收購的第一線去了。
摩根銀行對三個公司做完調查後,第一個接觸的,是米高梅的大債主凱文·烏爾。
他是Ahorage對沖基金的CEO,也是擁有米高梅股份最多的一個人。
當年他們會收購米高梅,其實是被索尼騙來的。
說好的收購米高梅後賺大錢,結果他們這些對沖基金全套進去了。
而索尼當年收購米高梅,其實是因為眼饞米高梅的4000多部片庫。
當時索尼支援的藍光DVD,與東芝和微軟支援的HDDVD正在大戰。
時代華納當時的片庫,有著6500部電影,是當時的世界第一。
但是這個世界第一片庫,是支援東芝和微軟的。
索尼沒辦法,就聯合了幾家對沖基金,收購了米高梅。
索尼旗下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本來就有3500部電影。
加上米高梅的4100部後,它的電影數量直接達到了驚人的7600部。
一口氣超越了擁有6500部電影的時代華納成為世界第一。
幫助索尼的藍光DB,贏下了東芝和微軟的HD,成了DVD市場的主流藍光。
只是沒想到2008年的時候,網路下載以及數字格式的出現,讓DVD市場大崩盤。
索尼看到這種情況,直接就放棄了米高梅的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清空後就離開了。
雖然他清空虧了投資進來的幾億美金,但是他也不用承擔十多億的債務。
只留下華爾街的這些對沖基金,在米高梅的債務裡來回翻滾。
「巴伯,你對收購這件事怎麼看」凱文·烏爾裡希在送走盧玲月他們後,趕緊聯絡了加里·巴伯。
畢竟他雖然是米高梅現在最大的股東,但是米高梅的經營一直是加里·巴伯在打理。
他當然是希望,能夠把米高梅順利出手的。
但是他一個人說話沒用,畢竟現在米高梅被十來家對沖基金把持著。
起碼要說服超過一半的股東,才有可能把米高梅成功賣出去。
可是要是能說動加里·巴伯,那想要說服其他的股東,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畢竟加里·巴伯掌控著米高梅,只有他覺得米高梅不賣不行,其他人才會放棄幻想。
「如果有人能接手米高梅,那我當然是求之不得,畢竟這對我們都是一件好事,只是他們出的這個價格,讓我有點接受不了」盧玲月他們第一次的報價,是60億美金。
裡面包括44億的賬面財富,以及16億的債務。
2010年米高梅和望遠鏡娛樂公司重組的時候,40億債務就已經全部轉變成了股份。
這也是為什麼,米高梅會有這麼多對沖基金股東在裡面。
經過8年的時間,現在又增加了16億的新債務出來。
巴伯對於盧玲月的60億報價不滿,那是因為他佔有百分之五的股份。
60億這麼平攤下來,他連三億都吃不到,因為還有16億的債務要還。
「這家白鶴電影公司,你有印象嗎?我在好萊塢這麼多年,怎麼從來沒有聽過這家公司?」凱文的Ahorage對沖基金,可是有百分之三十一的
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