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程效如(第1/2頁)
章節報錯
“程先生,前面有人找您,說是學堂裡的先生。”有夥計招呼道
“大約是為了峻和來得。”程效如放下算盤應道,“我這就來。”
沒錯,國民學校足球隊的主力隊員之一程峻和就是他的獨子。
出了賬房,只見一箇中等身量的青年男人正站在店門口和夥計閒聊,程效如不由得打了個冷戰,這是個真髨!真髨這等謙抑卻自信十足的氣質,就是積年假髨也學不來,這人的言談舉行與普通假髨無異,但是眼神還有酷類遼東軍話的口音還是說明他是個真髨無疑,程效如對這種口音再熟悉不過了。
項天鷹上前行了個禮:“程先生,在下項天鷹,國民學校教師,有幾個問題想求教,可否方便移步詳談。”
髨賊找上門來了,程效如倒鎮定了,對夥計說:“麻煩知會掌櫃的一聲,我和這位先生說兩句話。項先生,請吧。”
程效如上班的鋪子離國民學校也不過十分鐘路程,項天鷹一路上只說些雜貨行的閒事,程效如也就隨口敷衍,一直到了項天鷹的辦公室,分賓主落座,荊楚端上茶來,項天鷹說:“‘喝茶’一詞,在澳洲新話中有兩個意思,程先生可曾知曉?”
程效如當然知道,有人作犯禁之語,或是被疑作奸犯科,便會被派出所或某個他不知道叫什麼的部門請去“喝茶”。
他冷笑了一下:“自然知道。”
項天鷹笑道:“您放心,喝茶在我這兒只有一個意思。”
程效如說:“首長親自召學生來,有何見教,還請明示。”
項天鷹說:“在下新見一妙篇,想請先生品鑑。”
程效如等著項天鷹把那本《瓊變始末》拿出來,不料項天鷹卻背誦了起來:
“舉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痴漢也。惟其痴,故舉世最愛者錢,袁公不知愛也;惟其痴,故舉世最惜者死,袁公不知惜也。於是乎舉世所不敢任之勞怨,袁公直任之而弗辭也;於是乎舉世所不得不避之嫌疑,袁公直不避之而獨行也;而且舉世所不能耐之飢寒,袁公直耐之以為士卒先也;而且舉世所不肯破之體貌,袁公力破之,以與諸將吏推心而置腹也。猶憶其自言曰:‘予何人哉?十年以來,父母不得以為子,妻孥不得以為夫,手足不得以為兄弟,交遊不得以為朋友。予何人哉?直謂之曰:大明國裡一亡命之徒也可也!’噫!聆斯言也,而不為之恫乎其心者,其人未必其有心也!即今聖明在上,宵旰撫髀,無非思得一真心實意之人,任此社稷封疆之事。予則謂:‘掀翻兩直隸,踏遍一十三省,求其渾身擔荷,徹裡承當如袁公者,正恐不可再得也!’此所以惟袁公值得程本直一死也。雖然死則死也,竊有願也。願餘棄市之後,復有一程本直者,出而收予屍首,並袁公遺骨合而葬之。題其上曰:‘一對痴心人,兩條潑膽漢!’九原之下,目為瞑也!”
程效如目瞪口呆,這篇《璇聲記》自己秘為收藏,從不示人,那日家中失竊也未被盜去,為什麼這髨人竟能背誦其中片段?
項天鷹說:“在下仰慕先生已久,今日得見,幸甚榮甚。只是在下聽聞,先生已於五年前赴難,不知先生緣何到此?”
程效如默默無語,半晌才開言道:“承蒙先生高看,學生愧不敢當,只是不知先生何以找到學生?”
項天鷹說:“無非是將這數年之中登岸的所有程姓之人篩查一遍。先生號‘石碣寄客’,石碣正是袁督師之故鄉,先生冒籍福建邵武,那是袁督師曾任知縣之地,先生化名效如,而袁公號自如。此三者相合,已明示先生身份。”說著又微微一笑,“至於要在高雄找到先生,那更不是一件難事。”
程效如說:“學生本名程本直,是故薊遼督師、兵部尚書袁公門下幕僚。五年前,袁督師蒙冤入獄,在下上疏觸怒君王,亦被下獄。本意必死,然舍弟本剛知京中休寧會館內新到一批澳洲珍貨,遂犯險盜寶數件,以賄廠衛。錦衣衛之主官為財帛所動,言學生已病死牢中,將學生暗地縱出。在下一介布衣,無足輕重,君上亦未查糾。說來慚愧,學生本意與袁督師同生共死,然歸家既見妻兒,竟無赴死之勇,遂一路南逃,避居福建邵武,後又遷至中左,託庇於鄭家門下,陰錯陽差這才來到高雄。”
項天鷹說:“先生四次詣闕上疏,此等高義,在下欽佩之至。”
程本直垂首道:“先生這般謬讚,學生汗顏無地。祖大壽、何之壁諸位將軍哪個不是舍卻身家性命營救督師,何將軍全家四十餘口跪於宮門之前,請代督師死,兵部餘大成大人更是救下了督師一家老小。學生未有絲毫益於督師,又苟且偷生,只落個良心勉強安定,哪裡敢言義字。”
項天鷹說:“餘大人因登州之事獲罪,被貶廣東電白,途中繞路東莞哭祭袁督師,也幸得如此,才得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