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升也可以了,加上其他幾口能出油的井,日產1.5噸油也勉強湊合了,彙報的時候至少好看一些。”陳鵬宇摸著自己的頭髮,“就爆破吧!野風號上的火藥應該足夠了。我和老崔說一聲就是了……”

“有火藥不假,但是我們沒有爆破工人,只是把火藥堆上去大機率是炸不碎的,而且軍艦上的火藥大多是發射藥,榴彈又沒多少,用來爆破怕是不行。”

“靠,還有這個問題!”陳鵬宇知道自己想簡單了,“我們當時怎麼沒想到把工程炸藥和爆破工都帶來?搞工程應該需要啊。”

“要是事事都知道,我們不就成了神仙了。先不管B3了,今天努力一把,看看有沒有新的進展。說不定直接就出一口大油井呢!”

過了一會,崔雲紅等人也來了,雖說吳廷偉昨晚值了夜班,照例應該上午補一覺,但是每天早晨的“早餐碰頭會”他們都是要參加的。

伙房給他們送來了早餐,說是“元老特供”,其實也沒什麼好吃的。早餐照例是生滾魚片粥,上面放了幾片菜葉--這就是元老的特殊待遇了。

主食是壓縮餅乾--不是草地乾糧,是正兒八經的壓縮餅乾。雖然畢竟硬,但是口味還過得去,配合著粥正好下肚。

大家邊吃邊討論著目前的開發進度。

“現在除了鑽井勘探以外,其他工程進度都不夠,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設施建設都落後於計劃表。工人太少,生病的人太多--瘧疾只是我們要面對的一個問題,還有其他疾病的困擾。目前營地出現了不明原因的腹瀉、發熱,還有猝死現象……原本我們一週才會出現一一兩例死亡報告,現在上升到每天都有。”

“大夫怎麼說呢?”

“推測大多是細菌感染造成的--這裡也沒有檢測條件。而且我們的食物供應也不夠。工人只能吃飽飯,但是營養不夠。肉類、蔬菜補給不足。在熱帶地區乾重體力活消耗太大,營養不良加上細菌感染,一個腹瀉就足以致命了……”

“唉,蔬菜我們可以自己種,難不成還得自己養豬餵羊?”黃璐兩手一攤。

“搞不好真得這麼幹。”崔雲紅說,他轉向陳鵬宇,“你們來之前,不是和農業口談過設立農場的事情麼?你們擬一個電報,讓老吳儘快落實這事,把技術員、種畜和農資送來。”

“這樣是不是有點貿然擴大基建規模的傾向……”

“擴大也不虧,詩里亞有足夠的石油資源,我們搞個後勤基地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好事嘛。”

“好,我一會就發電報。要是他吞吞吐吐,我就親自回臨高去一趟!”

交流下來,土建上的問題著實不少,主引流渠原計劃是一週,現在挖了半個月都沒完工。勘探區的幾個配套儲油池的土建至今沒有全部完成。

鐵牛二型雖然是工程利器,但是間隔性的清灰和加水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因為用得不是煤炭而是鋸木廠的邊角料,熱值不夠,動力輸出也就打了折扣。

“讓野風把船上的煤炭卸下來給拖拉機用。”崔雲紅說,“野風還有幾十噸的存煤,暫時對付一下是沒問題的。後續讓讓運煤船補給--對了,要多運一些動力煤來,蒸汽機老吃雜糧可不行――你糊弄它,它也糊弄你。”

吃完早餐,全天的工作安排也出來了。餐後,元老們各自去工作。陳鵬宇今天的工作是繼續督促兩個土建工程:引流渠和蓄油池。

元老院的工業體系是支撐不起儲油罐的,甚至在詩里亞用磚塊水泥建造土油罐都有些吃力。所以他們採用的是儲油池這種最原始的設計。

儲油池形狀為圓形,面積十平方米,深度兩米。一個儲油池大致可以儲存六千升石油。

儲油池雖說在技術條件上最簡單,也相對安全,但是油池並不是只在地上挖一個坑就行了,石油是流體會滲透的。抗戰期間延長油田的儲油池使用的是“鋪設邊區大量出產的石板,用石灰膠泥勾縫”。

元老院在詩里亞即沒有石板也沒有石灰膠泥。使用的是磚頭砌牆壁和池底,用水泥塗抹的模式。目前水泥和磚塊是三亞千里迢迢運來的,以T800的運量來說,要運來足夠鋪設所有導流渠和儲油池的建築材料力有未逮,所以吳廷偉申請了相關的裝置,準備在這裡修建一個簡易磚瓦廠,這樣就只需要從三亞運輸水泥來了。

引流渠的工程更復雜一些,因為牽扯到防雨的問題。相比之油池有限的面積,引流渠的長度長,面積大,需要更多的防雨遮蔽器材。在這個每天都要下大雨的地方,如果沒有防雨措施,不論油池還是導流渠很快就會被雨水淹沒。別說儲油了,光是排水就要費很大的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