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國之卷:第三十七節 建文迷蹤(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啊,此物乃是礦燈,最適合在洞穴內使用,還能檢測到毒氣……”
“澳洲造物果然神奇!”黃世東激賞道,“不知此燈售價幾何,此物可堪大用!”
“這個我們不賣的……”一聽又是非賣之物,黃世東直搖頭嘆息道:“澳洲這麼多神器神藥,卻均不外售,望洋興嘆啊望洋興嘆啊……”
“額,黃兄不必沮喪,我們在南邊挖地油,到時候出油了做成油燈,也是頗為好用,到時送黃兄幾盞……”崔雲紅趕忙勸慰道。
“謝過崔兄了!黃家定用重金購買此物,決計不讓首長們吃虧!還有……神藥之事,崔兄也請一定幫忙說合,黃某實在感激不盡……”
這幾天的相處下來,崔雲紅已經對渤泥的華人心生好感,也對他們面對兇暴瘧疾的無奈生出惻隱之心,“要不回去幫他們搞點瘧疾藥物的配額來?”雖然嘴上還是沒答應黃世東的請求,但他和吳廷偉也不像之前那樣堅決地對買藥之事一口回絕。
石洞盡頭是一道木門,上面掛著大鎖。朱順燊從腰間取出鑰匙開啟掛鎖,將門推開。裡面漆黑一團,卻有微風,說明裡面是通風的。
裡面漆黑一團,朱順燊卻是熟門熟路,取了一個火把徑自走進去,不一會,裡面便亮起了燈光。幾人這才走了進去。
原來這是一處大型石洞,面積約有二百多平米,最高處足有十幾米。石壁和地面都經過人工打磨處理,十分平整,內部還有石階和一些陳設。
崔雲紅草草掃視了一下石洞,發現東西還真不少,正中是一座石頭寶座,寶座前是石制的爐瓶五事和一對裝滿了油脂的大瓷罐。
這樣的大瓷罐洞內還有幾個,全部點亮之後,光線已經足以看清洞內情況了
寶座後面是一張石制的屏風。屏風前有一張石制長供桌,上面供奉著十幾塊牌位。繞過屏風,卻是一張黃花梨大木床。看得出年代十分久遠。上面還垂落著一些已經朽爛風化的帷幕錦繡。
朱順燊說這床是建文帝太子朱文奎殯天時的靈床。下葬之後,便被搬到此處了。
“原來如此。”吳廷偉抑制不住的興奮同時又暗暗疑惑,為什麼不放建文帝大行時的龍床呢?他大概看了看,石洞內雖無棺槨,卻是按照陵墓的制度,具體而微的設定的。
東西角落裡有十多個大箱子堆放在一起……石洞內這些尺寸頗大的物件也印證了崔雲紅的猜想——石穴是在被不斷擠壓縮小的,原先的洞穴通道還能讓大件物品陳設順利進入,現在卻只能容一人通行,現在如果想把裡面的東西搬出去就非得拆成零散小件不可……也許不到二十世紀這處石穴就會被擠壓得徹底消失……
“朱允炆讓子孫後代把牌位放在這個密室,墳地不留墓碑,想來也是不得已為之,朱棣可是到死前都在找他的下落啊…”
在供臺之上,共計有十四塊木製先祖牌位靜立於前,但上面擺放的牌位東倒西歪,滿是灰塵,似乎很久沒有人來祭拜過。
“請容我祭掃下,大疫後就沒來過這裡,後來又是大哥二姐生病,繼而我自己又病倒了已經快一年多沒來祭拜先祖……”朱順燊動手清理起供臺,又從行囊裡取出貢品好一會兒忙活。
崔雲紅和吳廷偉在朱順燊整理的時候讀起了牌位上的內容。
“大明覆宗順天良厚仁明昭文簡平武靖知德孝廣長皇帝”這是立於供臺最上的牌位。
“奇怪了……這廟號……”黃世東看著牌位嘀咕道。
“廟號怎麼了?”
“這復字……不是諡法裡面的用字……”
一行人中對廟號諡號最熟悉的莫過於黃世東。諡法是追諡的準則,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其生前事蹟及品德,給予一個評定性的稱號以示表彰。明清時期,諡法內容基本固定下來。明代皇帝諡字為17字或21字(明太祖),親王1字,郡王2字,大臣2字,皇帝的諡號和廟號用字都要從西漢經學家劉向所著《逸周書諡法解》中的102個諡號中選取。而這復字卻並不在諡法的規定用字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