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今天晚上你就把大綱給我說一下。”

柳慧語的眼睛亮了。

哪個導演不想要拍出一部獲獎的作品呢?

尤其是柳慧語這種跨界出身的導演,更希望一部“有深度”的作品來證明自己。

。。。。。。。。。。。。

晚上的時候,林哲花了一個小時寫了一千多字的大綱,交給柳慧語觀看。

劇本的名字叫《我不是藥神》。

這是一部無可爭議的神作,它不僅僅是口碑、票房都有上佳的表現,而且還因為引起了輿論熱議,得到了了最上層的關注,二號大佬特別發言,做出了抗癌藥降價保供等一些列的批示。

柳慧語這一看就入了神,翻來覆去的看了幾遍之後,開始向林哲提問題。

《我不是藥神》以出色的題材,探討了種種現實中的矛盾與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藥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醫藥公司的商業困境。刻畫困境的同時,更讓人思考困境。題材中蘊藏的溫暖與希望,細膩的現實主義筆觸,讓人感受到該片的人性力量。

一部好的電影不一定解決一個問題,也可以是提出一個問題。我們需要文化自信,對人性矛盾和社會價值的融入,是《我不是藥神》的閃光之處。

“這個男主角的原初形象是不是不太好,賣神油,還打老婆.......雖然最後為了病友慷慨舍財,但是不是會引起觀眾的反感?”

“男主角是個小人物,你應該去看看小人物的生活,體會體會他們的壓力,以及他們的無奈........小人物才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基礎。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從小人物日常平凡的角度入手,展示了卑微的、無奈的,無甚波瀾的底層人物生活。

在各種日常小細節的層層推進下,整部電影的主題走到了深遠的一步。

它給人一種啟示,每個小人物的力量也許是微弱的、無力的,但是當大家都團結起來共同為他人、為自己而努力時,或許就能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這個主人公程勇可不好演,導演也不好導,前後風格矛盾衝突的很厲害.......還有電影審查方面可能也有些問題。”

不得不說,柳慧語進步了,只是從一千多字的大綱中,就看出了這部電影的幾大難點。

《我不是藥神》以主人公停止走私仿製藥,跟幾個病友吃了散夥飯為節點,可以分為前後兩段劇情。

前半段的風格是典型的黑色幽默,後半段則寫實沉重,矛盾衝突確實很容易擾動人們的情緒。

但說著容易演起來難,這就對男主角的演技有了很高的要求,可以說要有“前後判若兩人”的精彩才好。

另一個世界之中,徐爭對於男主角程勇的刻畫,是他在銀幕上最出色的表演,從一開始的玩世不恭,到後面的實現救贖,一個矛盾的、自私的、善良的小人物形象,完美地呈現在了銀幕上,真的非常的優秀。

林哲想了想說道:“可以先讓黃波試試,如果他能駕馭得住最好,如果不行,那就請一個演技好的資深演員吧!”

柳慧語點點頭,又問道:“那導演呢?”

林哲道:“導演不是你嗎?”

“可我感覺.......太難了。”

柳慧語看著林哲,眼神好似會說話。

“我會做跟組編劇的。”

“一言為定!”

柳慧語現在有些迷之自信,只要有林哲在一邊幫忙,什麼事情都會順順利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