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田芙貞等人也隨著音樂起舞,八個人整齊劃一,裙裾飛揚,煞是好看。

其實如果要搭配這首歌,應該是獨舞更和意境,

但既然是要在開幕式上表演,當然是群舞,

人越多,動作越整齊,衣服越繁複,效果就越好看。

田芙貞等人穿的漢服,裡外數層,輕紗絲綢,踢腿轉圈舞動起來的時候,無論是遠觀近看,都像花朵盛開一般絢麗。

不像有些開幕式上的群演那樣,隨便一件幾十塊的袍子一套,滿滿的廉價感,怎麼拍都拍不出美感來。

前半段唱完,秦暮雨等人放下了樂器,舞臺右側的民樂樂隊無縫銜接。

古箏叮咚,有金石之音,京胡顫鳴,宛若美人低語怨怨。

而在西樂和民樂銜接之後,臺下的人心裡都有了一個念頭——民樂好像也不差欸。

一年笛子三年簫,一把二胡拉斷腰,民樂當然不差。

只不過大魏朝的文化是含蓄的,沒有向海外“滲透”的習慣,所以西樂才成了世界音樂的主流,讓很多大魏人對自己的民樂都變得不自信。

只有在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時候,這種“各有千秋”的感覺,才能最充分的體現出來。

一首曲子四五分鐘,田芙貞等人的表演征服了籌委會的絕大部分人。

像王廣陵等戴著有色眼鏡的人,在心中也不免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但是表面上肯定是不會表露出來的。

不能誇,這時候誇別人,就是貶低自我。

音樂停了幾秒鐘,又重新響了起來。

只不過這一次是民樂樂隊先起的頭。

清脆的古箏婉轉悅耳,彈奏起了《青花瓷》。

前奏只是響了幾秒鐘,就征服了在場所有人的耳朵。

什麼是國風?

這就是國風。

表演者出場,這一次模特們身上的衣服,覆蓋了整個大魏朝的歷史。

從漢唐時期的深衣袍服,到宋朝時期的襦裙衽衣,再到明朝時候的夾襖百褶裙,宛若一部歷史。

但是在最後出場的幾位模特身上,卻是眾人從未見過的衣服。

旗袍,因為“我大清”沒有入關成功,所以不曾在這個世界出現。

旗袍的起源眾說紛紜,認可度比較高的是由秦漢時期的“深衣”,融合了旗人服裝改良而來,

是最能體現大魏朝女子知性、溫婉、美麗you惑的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