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四娘面談陳主編,增加副刊嘗試寫小說。
章節報錯
第623章 四娘面談陳主編,增加副刊嘗試寫小說。
四娘讀到了一個小學生給她寫的信,裡面說四娘說的方法很實用,她最喜歡四娘繪制的那些卡通動物,她喜歡臨摹四孃的畫,感覺特別的有趣。
就在這時王小米回來了,她說:“小林我們總編要見你,你跟我過去一趟。”雜志社的總編很少會單獨約見一個作者,這對作者來說完全是一個殊榮嘉獎。
原本忙碌的編輯們抬起頭看向四娘,他們不由得羨慕王編輯能夠發掘到這麼獨特火爆的作者,不像他們每天都得篩選來自全國海量的稿件,參差不齊什麼水準都有。有些稿件完全就是浪費時間。
相比王小米的激動,四娘顯得尤為的淡定,見慣了各種大場面,這對四娘來說完全不叫事。
雜志社總編的辦公室在最裡間,王編輯輕叩房門,裡面傳出一個渾厚的嗓音:“請進!”
王小米推門而入四娘緊隨其後,總編輯的辦公室佈局非常的滿,一旁的書架更是擺滿之前出版的期刊雜志,屋內彌漫著一股新書特有的味道。辦公桌前有兩把椅子,總編輯是一個年約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頭發烏黑濃密,戴著眼鏡標準的國字臉,身上穿著深色中山裝。
“陳主編,這位就是林雨黛。”王編輯鄭重的介紹道。
“林小姐你好!”陳主編起身與四娘握手問好。
“你好陳主編!”四娘禮貌得體問好,觀其面相便能夠真切的感受到陳主編是一個很正派的人,這樣人從不會利用職權為自己謀取利益,眼神清明堅定,足可見他是一個信守自己底線原則的男人。
三人一同落座。
陳主編道:“林小姐,你稿子我看了寫的非常的好,觀點清晰明確充滿了對事物獨到的看法。”
“陳主編不覺得我四娘離經叛道跟時下主流四娘不太符合嗎?”四娘問道。
陳主編道:“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家人之間的相處關系,孩子們的教育,這些時時刻刻都在改變,你只是給大家一個開拓眼界的機會。任何事物做出改變都迎來批判聲。我們婦女兒童雜志社的主題就帶領人們走向美好的新生活。咱們陽城是東大面對世界的視窗,上面的意思明確,那就需要我們這些傳統雜志能夠做出相應的改變,改革不止是制度更是人心,我們雜志社需要將先進的思想傳播出去,讓人們能夠在時代浪潮裡更好的適應現在的生活,人們需要改變,人們需要新的思想。我有理由相信林小姐能夠寫出更加出色的文章,雖然我只看過林小姐兩期的稿件,但是我能夠真切的感覺到林小姐是一個胸有丘壑學識豐富人,你的語言看似凝練,但是處處充滿了幽默的哲理,總是能夠讓人在讀完以後獲益良多,真正的做到了開卷有益獲益良多發人深省。”
四娘沒有想到陳主編給了她這麼高的評價,她不由得有點沾沾自喜,其實她根本沒有考慮那麼多隻是隨手寫的。沒有技巧全都是感情。
“陳編輯你過譽了,我沒有你說的那麼好,其實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四娘還挺有自知之明的,自身要是能力不足飛得越高摔的越狠。
“陳總編如果算上這期林小姐的稿子,咱們這次的雜志期刊就超了。”王小米詢問總編解決的辦法。
四娘這次寫稿子寫開心了,一下子寫了三萬多字,加上各種插畫,佔據的篇幅就更大了。
“重新篩選,把不太重要的留到下期再發。”陳主編主動選擇砍掉一些不太重要的稿子,優先保證四孃的稿子能上去。
這個時候稿費對一些作者來說很重要,如果不能夠刊登或者晚一個月,對於他來說就得等好久,他們還得指望稿費生活。
四娘道:“陳主編有一個辦法能夠讓這期的稿子都刊印。”
“什麼辦法?”陳主編問。
“咱們咱們雜志社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副刊,類似一本小冊子,裡面有一個主題或者版塊,這樣能夠為原有的期刊節省極大的空間,還能夠收納更多優秀的作者進來。”這招在後世的雜志社常用,而眼下東大才剛剛開放,還沒有雜志社增加副刊這個說法。
陳主編聽到了四孃的建議以後,不由得眼前一亮,他感覺這個主意甚好。巧妙解決了期刊超字數的問題,因為上面沒限制增加副刊的事。
四娘接著說:“咱們可以副刊裡嘗試連載小說,現在市面上很少有連載小說的雜志社,咱們可以在原來雜志群體培養觀看小說的群體,日後如果市場前景好,咱們還可以申請單獨分離出一個部門,辦半月刊或者週刊,這樣能夠大大的提高讀者黏性。”
陳主編頓時來了興致,他可是見識過港臺小說就是以報紙雜志為媒介連載的,效果非常的好,國內現在還有沒有哪家雜志社第一個吃螃蟹,畢竟不曉得群眾的反響如何。成功倒還好,失敗了很容易被千夫所指遺臭萬年。
四娘看得出陳主編心中有顧慮,畢竟連載小說的事,雜志社還會嘗試過,之前婦女兒童雜志走的都是科普教育一類的,能夠刊登四娘文章已經是極大的自我突破了。
“陳主編,我寫一部小說,然後在你們雜志社的副刊連載,不佔用你們版面。如果有一天火了,你可以單獨將小說單獨分出去。這樣會給咱們雜志社帶來全新的收益。讓咱們廣大人民群眾的業餘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有滋有味。”
其實四娘就是想寫小說了,給自己找了一大堆的理由。
陳主編很認真的考慮一下,眼下四娘人氣不錯,文筆構思都不錯。這件事可操作空間性很大。
“可以,那就麻煩林小姐構思一部符合我們雜志社定位的小說,還有你關於生活的文章有可以繼續寫。”陳主編決定當那個第一次吃螃蟹的人。
一旁的責編王小米都驚呆了,這還是她認識的陳主編嗎?居然就這麼同意了。他們雜志社馬上就要變天了。
“那我先回家構思,寫完以後拿給王編輯看。”其實四娘心中已經有了大致方向,眼下國內小說市場的貧瘠,她打算另闢蹊徑寫一些旁人沒有寫過的故事。
四娘又給陳主編提了不少先進的意見,比如可以舉辦文學創作比賽,篩選適合雜志的作者,然後面向全國徵稿,或者在雜志裡夾帶調查問卷,這樣能夠清楚的瞭解到讀者群體感受,適時的做出戰略性大方向的調整。
陳主編越聽越心驚,這四娘比他這個幹了二十多年的主編都有經驗,怪不得人家是高材生確實思維清奇不同凡響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