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客山上的這場遭遇戰,最終以谷令君一方勝出而終結。

雖然,為此有兩名突襲尖哨,付出了終身殘疾的代價,但戰果,卻依舊豐厚。

擊殺東夷蠻兵九十人,俘虜狼騎百夫長一人,並且此人的身份,貌似很不簡單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他們拯救了兩百八十三個,落難的褚地百姓。

蠻兵被剿滅,難民營中的百姓緊繃的心絃,終於得以鬆懈。

劫後餘生,沒有讓他們臉上露出喜悅,更多的則是失去親人的悲傷,以及對今後生活的迷茫。

戰爭是殘酷的,尤其是對於交戰雙方的百姓而言。

這場戰爭僅剛剛持續了五天,便讓白石村人,祖祖輩輩數百年建立起來的家園,毀於一旦。

像這樣的村子,還有很多,闕客山上,來不及逃入縣城的褚地百姓,至少兩萬餘。

不管哪一方獲得勝利,這些百姓賴以生存的家園,都沒了。

苟良才抱著苟姜氏的屍體,眼神呆滯。母親的死,徹底擊垮了這名勇敢的少年。

逃入深山之中,每日爬冰臥雪、食不果腹,很難,很苦。

但,無論多麼艱苦的條件,苟良才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個字。相反,在他稚嫩的臉上,總是會出現如春日般溫暖的笑容。

不僅如此,苟良才還經常開導那些,因為失去家園而變得鬱鬱寡歡的鄉親。

蠻兵來了,燒了他們的房子,搶走了他們來不及帶走的財帛、糧食、牲畜。大家便覺得天塌了,地陷了,生活從此便沒了盼頭。

但苟良才卻不這般認為。

他的先生,經常告訴他一句話,人與田地,才是根本。

蠻兵能夠掠走牲畜,糧食,財帛,但卻無法掠走土地。

人只要還活著,土地只要還在那裡,他們白石村,便依舊還在。

苟良才樂觀,且積極向上的精神,的確影響了很多人,他們甚至已經忘記了這個充滿活力的小傢伙,還只是一個年僅十一歲的稚童。

連苟良才自己,應該也都忘記了。

直至他,親眼看著自己的母親,死在了自己面前。

孩子就是孩子,哪怕從小便識文斷字,哪怕他,從小便接受父親系統的軍事化訓練。

不要指望一個孩子,能夠有多大的承受能力。

這不是在寫小說、拍影視劇。

有親人陪伴的苟良才,或許是一個樂觀、自信、勇敢、且積極向上的少年。

可一旦失去了親人,他只是一個,被悲傷和恐懼擊垮了的可憐蟲罷了。

救治傷員,打掃戰場,統計難民人數,掩埋同胞屍體。徐廣很忙,這些瑣事,非常耗費時間,但此時,他們最缺的便是時間。

蠻人在闕客山上,到底有多少隊人馬,他們不得而知,但絕對不會少。

還有,按照谷令君的意思,需要派一小隊人,護送這些褚地難民和傷員回永山縣。谷令君,則帶著剩餘的人,繼續設法接應定西堡梁術所部。

谷將軍認為,胡元橋已經蠻兵佔領,梁術的人,想要撤回永山縣,只有翻越闕客山,這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