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山縣,縣城城北邊有條河,這是灕江的支流。

正是由於這條河的存在,永山縣才得以在西北邊陲這個苦寒之地,得一個塞外江南的美名。

是這條河流,養育了永山縣的數萬百姓,所以這裡的百姓親切的稱呼其為阿母河,也即是母親河的意思。

阿姆河畔,有一家非常出名的酒樓,名為食客。谷府的廚娘,便是出自這座酒樓之中。

食客,作為永山最好的酒樓,生意自然是好得不得了。

永山縣地處邊境,是過往的商隊進出東夷的必經之路。

雖然東夷各部的蠻人們,對待褚人素來不甚友好,甚至經常會有東夷蠻子騎兵化身馬匪劫掠商隊。

但馬匪雖然可怕,卻也架不住利益誘人那。

萬古裡的商道上,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

戈壁吃沙三兩月,回鄉坐擁十畝田!

這句順口溜,說的還只是那些商隊僱傭之人,只要跟著商隊走一趟萬古裡商道,便可以一輩子生活無憂了。

試想,一名普通的雜役護衛,都可以擁有如此豐厚的報酬,何況那些商隊的東家呢?

東夷各部都是遊牧民族,各種生活所需的必備物資,他們都是無法生產的。

如果沒有這些商隊,他們至今恐怕還只是茹毛飲血的野人罷了。

商隊用廉價的生活物資,換取東夷部落的牲畜,尤其是東夷的良馬帶回大褚,大褚的官家便會用極高的價格將其收購。

那麼大褚為何不直接派出官商呢?

不是沒有想過,也不是沒有做過。

只是近十幾年來,東夷的馬匪主要的劫掠物件,便是大褚官家的商隊。

一度給大褚官方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相對於官家派出的商隊,那些東夷馬匪反而對待普通商戶的商隊更加懷柔。不是不搶,而是搶一部分。

說白了就是,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這些民間商隊,只要交了錢,大部分便可順利脫身。

官家商隊也曾試圖偽裝成為普通商隊,從而達到魚目混珠的效果,但是很遺憾,那些東夷馬匪彷彿擁有能夠辨別真偽的能力,幾乎每一次都可以識破其偽裝。

久而久之,大褚的官商,便放棄了,轉而開始與那些民間商隊合作。

“如此說來,東夷人從十幾年前開始,便已經有了侵略大褚的意圖了吧。”

谷令君坐在頂樓的包廂之中,同桌的是三皇子和威遠伯,赫舍裡則端著酒壺站在一旁伺候。

當聽完三皇子介紹東夷馬匪針對大褚官商的狠辣態度之時,谷令君便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這個道理很淺顯,只要稍微有一點點政治頭腦的人,便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