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磨刀霍霍(第1/6頁)
章節報錯
而就在此時,皇宮。
嚴華松不知道自己這是第幾次拿著加急軍報前往內閣,又被幾位大老抓了壯丁一道面聖去了,總歸每次又邊關急遞送抵兵部後,他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彷佛距離上一次還未過去多久呢。
“不過這樣也好......”
嚴華松此時就像是地主大戶家的貼身隨從一般,緊緊跟在幾位大老身後,屁顛屁顛的往華蓋殿而去,心裡卻有種樂此不疲的感覺。
不是哪一部尚書都能似他這般頻繁在皇帝面前露臉的,平日朝會上,百八十年都難有一次大變動的朝堂,就像是一潭死水,估計皇帝每天看著都是一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面孔都快看到吐了,自然更談不上加深什麼印象了。
照理,六部之中,兵部的排名還算靠後的,只比工部和刑部好上那麼一點,也正因此,同為正二品的各部尚書之間,也是有高下貴賤之分的。
只是到了他任兵部尚書的近幾年,反倒兵部在六部之中愈發的凸顯起來,邊關和各地頻頻傳來的戰事,讓他這個兵部尚書隱隱也能與戶部禮部爭鋒了,至於吏部,沒人會閒著沒事去和吏部比的。
更關鍵的是,自打他任兵部尚書以來,大乾的官兵似乎特別給面子,幾乎沒打過什麼敗仗,官做的不僅舒心,照此下去,說不得再熬一熬資歷臨了也能混個大學士告老。
日子有盼頭,嚴華松整個人看起來都精神了幾分,步履雖不快,可依舊有種腳下生風的感覺。
這次的急遞,同樣算是一件捷報,雖說與王子騰兵不血刃使的烏斯藏來歸相比算不上什麼,可也足以算得上是朝中的大事了,若是應對得當,難保大乾的疆土不會再擴千里。
很快幾人就到了華蓋殿,未曾料殿內已經有人在了,還有說有笑的,見內閣幾位閣老聯袂而至,紛紛起身相迎。
嚴華松目光從楊儀楊佋二人身上掃過,心中納罕道:“這兩位居然湊到了一塊兒,也是難得。”
戴權已經聞信進內殿通報了,不消多會兒,嘉德一身常服從內殿走了出來。
“幾位愛卿一同到朕這裡來,可是又有什麼要事?”
說著,又注意到了跟在眾人身後的嚴華松,嘉德心中一動道:“可是北地戰事有訊息了?”
嘉德一直在等楊佑大軍的訊息,此次北征分坐東西兩路,西路捷報頻傳,以至王子騰在朝中聲望與日俱增,無人可攖其鋒芒,嘉德自然不願軍中再出現一個老北靜王,是以才早早了派了楊佑去山西,就是為了分王子騰九邊總督之權。
如今北地楊佑大軍遲遲不見回信,這讓嘉德未免心中有些焦急,朝廷現在需要楊佑大軍的一場捷報,來分散朝臣對王子騰的擁躉。
傅東來沒有開口,而是給落後半個身位的嚴華松遞了一個眼色。
嚴華松上前道:“陛下,並非是肅忠王爺的軍報,而是遼東忠順王爺加急送來的。”
“哦,是十三弟啊,何事?”嘉德問道。
嚴華松道:“王爺軍報中提及,東胡諸部有意與我大乾言和稱貢,以居地置羈縻衛,邀我大乾派使節於翰垛倫部會盟議事,王爺不敢擅專,特請旨朝廷派欽差前往,目下王爺已經在趕往奴兒干、布魯丹的途中,以圖拉攏遼東極北之地的諸部共同參加會盟。”
嘉德聽罷笑道:“嗯,十三弟給了朕一個驚喜,他所慮周全,此等大事,朝廷不可不重,當派重臣親往,正好今日你們都在,議一議吧,派誰去合適?”
傅東來當先開口道:“內閣當下只有四人,又值大軍北征的關鍵時刻,不好輕動,當下看來,只能在六部尚書亦或同級官員中選派了。”
說是四人,其實日常主事的只有他和葉百川兩人罷了,楊景已經徹底的被架空,且年事已高,如何再好意思讓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遠行苦寒之地,顧春庭倒是年輕,只是內閣也離不了他,內閣議定下來的事情,有一多半都是他來落實的,且又是新進閣臣,資歷淺了些,東胡人既有心歸附,那大乾這邊也不能不重視,需得派一個各方都認可,且身份官職都恰當的人選才成。
嘉德點了點頭,正打算開口時,卻見一旁的楊儀忽然說道:“父皇,兒臣願為父皇分憂。”
嘉德看了楊儀一眼,沒有做聲,只是向傅東來幾人投去了徵詢了目光。
傅東來思索片刻後說道:“倒也合適,昭王爺貴為親王,作為談判的欽差足以彰顯我大乾朝廷對東胡人的重視,再則王爺將戶部打理的井井有條,也足以獨當一面了。”
傅東來兼著戶部尚書一職,與楊儀自然要更熟悉一些,反而與楊佋之間,並無太多交往。
作為內閣的實權之人,傅東來對於立儲一事,一直都沒有表態,除了出於為官的謹慎外,未嘗沒有觀察兩人的意思。立嫡立長這個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在傅東來這裡顯得並不那麼重要,他更在意的是,誰更擁護新政多一些。
新政就像是他的孩子,傅東來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新天子即位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新政,這種事情,古來並不罕見。
不過幸運的是,皇子的這兩個兒子對於新政似乎都不怎麼排斥,當然也有可能是皇帝遲遲不肯立儲的緣故。
但不管怎麼樣,他內心還是更傾向於楊儀多一些。若論在政事方面,楊儀和楊佋二人並無明顯的高下之分,或許楊佋在許多方面還要更出色一些,但人老了,更願意穩妥起見,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楊儀,而非瞭解不深的楊佋。
且楊儀本身也佔了皇后嫡出的大義名分。
聽到傅東來幫著自己說話,楊儀心中不免輕鬆了些,總歸是不枉他一番苦心經營,自入戶部以來,從未因自己是皇子親王的身份,而對傅東來有所輕視,反而時時請教,執後輩弟子之禮,只是這位閣老似乎對此並不感冒,一直以來也從未表現出明顯的偏向,更別說站隊了。
同時他也在防備著一旁的楊佋會跳出來與他相爭。不過轉念一想,似乎也沒必要擔心,楊佋自參政以來,其勢力多還是在漕運和海道方面,朝中六部大半還是他的地盤,且又有忠順王的支援,楊佋在遼東並無任何外援。
“可他到底還是年輕了些,朕擔心他遇事莽撞,反倒壞了大事。”
葉百川此時開口道:“陛下雛鳳總有離巢的一日,不可能一輩子都呵護在羽翼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