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裂土(第1/3頁)
章節報錯
嘉德一如既往的勤政,大小朝會,都不曾有缺。
賈瑛也參加了幾次,見皇帝無恙,他的心也算是放了下來,宮中彙集了整個大乾最頂尖的醫道聖手,嘉德當日也只是皮外之傷,看樣子,應該是沒有大礙了。
開海的議程被賈瑛在朝會上重新提了出來,戚耀宗在南方來信了,第二批的戰船已經下水,南京軍器局那邊的火器彈藥也都調撥到位,只等他的令下。
只是在朝廷沒有定下重新開海之前,賈瑛寧願讓新組建的水師爛在陸上。
水師總督衙門只要剿倭之權,而對於倭寇背後涉及到的政治利益,卻被南方大族操在手中,自己費盡心思,出錢出力,可不是為了替他人做嫁衣的。
即便是已經獲得了兩位內閣大臣私下裡的允諾,其中一位還是當朝次輔,可當賈瑛在朝會上提出此議之後,依舊受到了百官的反對,甚至攻擊。
傅東來和葉百川都沒有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不反對,已經是他們對賈瑛最大的支援了。這兩位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尤其是傅東來,身處風口浪尖之上,因為士紳納糧一事,被天下士紳罵作“仕人之恥”,對他的彈章在嘉德的桉頭上摞了快有半人高了,曾經的“東來公”,天下文臣的表率,如今也不香了。
好在賈瑛也並非孤身一人,馮恆石與嚴華松,立場鮮明的站在了他的身後,這個時候,賈瑛深切體會到了走仕途一道的好處,若沒有這層師生關係,現在的他,大概與璉二也差不了多少吧,最多能投到王子騰帳下混個武職。
按說有兩位部堂的支援,開海一事背後的推力已經足夠強大了,可惜的是,爭奪內閣失利的清流首先跳了出來,上下聯動人手,對賈瑛的提議進行駁斥反擊。
後面兩次朝會,工部和刑部的一些官員也加入了進來。
大概是事情提前走漏了風聲,對手的反擊,給賈瑛一種做足了準備的印象,不然浙閩官員的奏章,不可能這麼快就到達京中。
更不合時宜的是,因為朝堂之上的微妙關係,開海一事,似乎成為了幾方勢力角力的中心,尤其是首輔楊景,他似乎想憑藉此事,將工部和刑部徹底拉到自己這邊來,還要接收原本李恩第在江南士族中的地位。
而那些失去了最大靠山的江南士族,也在積極尋找著新的代言人,傅東來的一系列舉措,讓這些士族感到了失望,反而是與楊景之間,雙方有都有種王八看綠豆的意思,後面的幾次,楊景有意無意的偏向了反對的一方,成為此次第一個親自下場的閣臣。
出於量級對等的原則,傅東來也不能在保持沉默,又一次朝堂的爭端開啟了。
“賈兄,看來你主張開海一事,提的有些不合時宜啊。”
南城作為京中百業彙集之地,充斥著北方市井的熱鬧的風味,也有不少流傳幾代上百年的老字號。
距離傅宅不過兩街之隔的一個巷子裡,有家閆記茶湯,說是茶湯,實則與茶不沾半點關係,鋪子不大,往來的也多是小民百姓,來此的多是圖那一口熱香濃郁的什錦湯,再點上一碟百花糕,一頓午飯就此解決了。
賈瑛、傅斯年,還有剛剛回京的鞏尚仁相聚而坐。
賈瑛無奈一嘆,世間事,大半不盡如人意。
“我也未曾料到。”
好好的一場政論,眼看著就要演變成為黨爭,
“不妨退讓一步,分而化之。”鞏尚仁開口道。
“怎麼說?”
“重啟市舶司都難,你還要革新成立海關總督衙門,即便是那些有心支援開海的地方大族,也得猶豫止步。一個市舶司就已經爭去他們大半的利錢,如今頭頂上,又多了一個,結果可想而至。”
“你如何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江南大族怎麼想,縱使海關盡收市舶之權,可你又如何取信那些人?”
“另外,此次隨同南下,我也看出來了,經過桑改一事,浙閩兩地的官員,已經不在一條心上,可否從這點入手。另外,想要百官支援,憑一張嘴,總是不夠的。”
鞏尚仁的話,切中要害,賈瑛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這二年走的太順了,凡是總想一步而成,以為自己是誰?
看來,戚耀宗那邊,不能再等了,還有與江南那些大族的聯絡......嗯,倒是可以交給賈雨村,與這些地方大族“媾和”謀利之事,他比雨村差遠了。
“對了,今日還聽說一事,陛下似乎準備與匈奴和親了,賈兄,你可有所耳聞?”傅斯年問道。
賈瑛點了點頭,從南苑回京之後,匈奴的使節,就開始撒歡的跳了起來,玉滋今次入朝的使者,被他們在狩獵中廢了兩個,大概也是聽說了些什麼,總以為大乾的內政不穩,並以此為要挾,開口向皇帝提出兩家聯親。
雖然現在還沒定下來,不過照賈瑛估計,此事應該是八九不離十了。皇帝志在四海,能用一門親事,以此麻痺敵人,這麼划算的事情,想來是不會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