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群匪聚漁山(第2/5頁)
章節報錯
算下來,走海路,從京城到南京,差不多也要九到十天的時間,比運河行船少快一些,卻也快不了多少,是陸行速度的一倍還多。
大乾海上帆船,經過葉百川改良之後,航行速度大幅提高,順風順水的話航速差不多八九節左右,最快超不過十節,逆風逆水,則是五六節,最快不過七節。
別看數字小,已經算是很快的了。六節時速,差不多就是二十里,只要航線沒問題,帆船可以不停歇的前進,夜晚的時候會放慢速度,即便如此也比八百里加急快出許多來。
“大人,咱們是從淮安停靠轉到運河南下,還是走大江口,沿江而上直抵揚州呢?”甲板上,宋倫手持海圖,向賈瑛問道。
“走大江口吧,你們的水師船隊沒有關防印信,應該是進不了大江的吧?”
宋倫點點頭道:“不過大人放心,南京水師那邊下官也有熟人,到時候自會讓他們派船送大人西進。”
賈瑛點了點頭,宋倫的水師戰船送他們南下可以,畢竟水師定期便要出海巡視一趟,也無固定歸期,若是去南京,沒有關防印信,便是私調大軍,若是被人參上一本,別說宋倫兄弟二人,便是賈瑛都吃罪不起。
兩天半之後,賈瑛等人在崇明衛換坐南京水師的艦船,沿江西進,駛向金陵。
到了大江沿岸,河道便漸漸熱鬧了起來,繁華景象讓初到江南的三春姐妹驚歎連連,不得不說,似金陵到蘇州一線的熱鬧商貿景象,便是京城也是見不到的。
“寶姐姐,那金色頭髮藍色眼睛的是泰西人嗎?他們的衣著打扮好奇怪啊!”
寶釵點點頭道:“他們是拜上帝教的僧侶,我也只見過一次。”
西方的基督教派傳入東方已經有好些年頭了,自有唐以來,就有摩尼教、大秦教在東方建立了寺廟,只是因武宗年間,殺佛毀寺,諸教被殃及,教統斷裂。
一直到蒙元時期,拜上帝教再次傳入東土,在鎮江、揚州、杭州、蘇州一代,有不少十字寺或叫也裡可溫寺的遺蹟,不過隨著蒙元覆滅,也裡可溫一詞,在東方几近絕跡。
在此之後,基督教是何時傳入大乾的,賈瑛也並不清楚這段歷史,這還是他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次見到西方人。
可惜他們是路過此地,不然賈瑛倒是有心思見一見這些傳教士,向他們打聽一番如今西方的情況。
暫行半日之後,日頭還未西落之時,船隻駛入了金陵碼頭,賈瑛派人到寧榮街賈府去報信,差人準備車轎來接。
賈家宗族那邊,聽聞賈瑛南下金陵的訊息,急忙派了族中子弟前去相迎,隨後又通知了四家姻親。賈瑛如今身份地位不同,他們不得不鄭重對待。
碼頭這邊,眾人等了半個時辰左右,便見親衛引著一行車馬出現在碼頭之上。
“可是瑛兄弟?”一名年歲三十上下的華服男子遠遠的便向賈瑛開口道。
聽稱呼,應是同輩。
賈瑛迎了上去,拱手一禮道:“正是賈瑛,不知是那位族兄當面?”
那人聞言,面色一喜。
“瑛兄弟有禮,我叫賈瓏,十三房玉字輩排行第六,如今在族中添任管事,宗老派我來借你等回府。”
“賈瑛見過瓏六哥。”
“你我兄弟,不必見外。前次政老爺來信,便知道你要來,只是不確定日子,族中已經打掃好了房舍,預備了晚宴為你們接風。瑛兄弟與幾位妹妹一路舟車勞頓,快請了上轎吧。”
賈瑛轉身通知報春綠絨,請眾人姑娘下船登轎,一行人向金陵寧榮街而去。
“此行非只我與幾位妹妹,還有薛家的寶釵妹妹,史家的湘雲妹妹也都同來歸鄉省親。”路上賈瑛向賈瓏說道。
“正好,宗老已經通知了幾家親族前來,一道為瑛兄弟接風,到時候便能見到兩家族中之人了。”
賈瓏騎著馬在頭前引路,沿街百姓望見是賈家的車馬,便遠遠的避開,讓出道路。
車馬一直進了寧榮街,在東府門口停下。
因賈瑛出身寧府,又有官職爵位在身,賈家宗族便將寧府的房舍打掃出來,供幾人入住。
到了晚上,賈史王薛四家都來了不少人,而且都是各家在金陵的實權派人物,還有一眾女眷陪著黛玉三春等人。
席間,有賈族宗老向賈瑛打問侵地一事,賈政在信中勸他們退讓一步,若是可能便將買來的田地獻給湖州的御馬太監。
那些田產可不在少數,都是花了真金白銀的,就這般獻出去,他們豈能捨得。更不用提,若是在官司上退讓,豈不讓金陵之人小瞧了賈家,到那時候可就不僅是面子問題了。
一步退,步步退。
堂堂頂尖勳貴之家,名冠江南上百年,打官司居然能敗給幾個書院的窮酸書生,到時候誰還會將四大家族當一回事,那所謂的護官符,豈不成了金陵城最大的笑話了。
一但讓人失去了畏懼之心,到時候誰都會來踩上你一腳,別說買來的土地了,就是族產祿田怕是都會被人盯上。
金陵的族人有些想不通,為何一向支援他們的政老爺,會提出這樣的......餿主意,你們在京中離著天恩近,過得倒是自在,豈會知道我們這些人為了守著祖宗的產業,為了家族的延續和興旺付出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