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君臣(第1/2頁)
章節報錯
皇宮,華蓋殿前的廣場上,血漬早已被清洗乾淨,春風拂過,將濃郁的血腥氣一吹而散,似乎要讓人們漸漸遺忘,某個夜晚這裡曾經發生的一切。
只是皇宮的禁衛卻比以往多了一倍不止,尤其是御駕之前的守衛,除了原有的御前侍衛大漢將軍,又多了紅盔和明甲兩類,分班值守,均屬繡衣衛統領。
嘉德並沒有因為那場刺殺,而改換了辦公地點,反而在華蓋殿的時間越來越多了!
這日朝會罷後,嘉德再次回到了這裡,傅東萊和葉百川緊隨其後。
嘉德的神情之上看不出喜怒,而傅東萊和葉百川神色之上卻顯得有些失落。
君臣三人的新政大計,才剛開始鋪墊,就遭到了朝中百官的沉重狙擊,當今天子被他的臣子逼迫頒下了罪己詔。
或許對於庶民百姓而言,皇帝的罪己詔與平日裡的詔書沒什麼區別,都是之乎者也一大堆,大多數百姓連詔書中的說的是些什麼都不能理解!
可它對於大乾官員仕人來說,意義就不一樣了!
罪己、罪己,一為認錯,一為悔過!
這是百官與皇帝交鋒中的一次勝利!它的意義也不只是一道詔書那麼簡單,而是否定,否定了皇帝過去所做的一切,否定了嘉德經過湖廣貪腐案、揚州鹽政改革之後,好不容易才樹立起來的一絲威望。
這也意味著,將來嘉德再做出什麼大的決策來,百官可以隨時提出反對意見,甚至內閣可以直接駁回皇帝的決策,而皇帝的政令也不得再以越過內閣的形式,直接下達到地方了。
就像之前嘉德直接越過內閣,給林如海下旨整頓江南鹽政那樣,這樣的權利也被受到了限制。
甚至有人已經提出了,罷免林如海的揚州巡鹽御史一職,停止在江南實行鹽改,恢復舊制的意見。
只不過卻遭到其他官員的嚴厲抵制,讓此項提案無法呈送內閣進行票擬!
江南的鹽改之政方才得以苟延,只是代表改革一派的傅東萊他們,如果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做出相應的反制,那這項提案到達內閣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江南鹽改的前景依舊渺茫。
糟糕的局面不止如此!
嘉德朝,共有五位內閣大臣,分別是華蓋殿大學士,加太子少傅,兼工部尚書李恩第;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兼兵部尚書徐遮幕;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傅東萊;臨敬殿大學士楊景;武英殿大學士周荃。
若只論大學士的排名,各個朝代均有不同,這要看皇帝更中意哪一殿哪一閣,大乾朝,自宣隆年開始,就有一個不成文的殿閣大學士排序,華蓋殿是宣隆皇帝最常待的居所,並給它提名御書房,是以華蓋殿大學士當列第一。
臨敬殿原本是叫謹身殿,也是宣隆皇帝時常靜思的地方,嘉德即位後,為顯恭順之心,將謹身殿改名臨敬,是以臨敬殿大學士排名第二。
之後的排名依次是文淵閣、武英殿、東閣以及文華殿。
除文華殿大學士本意為輔太子讀書外,其他幾個殿閣均屬皇帝專人顧問。
除開大學士本身的排名位次之外,便要看內閣大臣身上兼領的其他官職了。
比如朝廷六部,吏戶禮兵邢工六部之中,吏部貴,而戶部富,禮部貧,而兵部威,刑部嚴,而工部賤。
吏部、戶部、兵部尚書自然要高過其他三部。
再比如,三公三孤,太子三師和太子三少,其官階地位也是不同的,三公是正一品,三孤是從一品,太子三師正二品,太子三少從二品。
三公三孤之類的官職,朝廷是不會輕綬的,一般都是朝廷忠臣死後才會追贈的哀榮,而三師三少,雖然少見,但偶爾也會加授一些得力的臣子,就比如首輔和次輔。
李恩第是太子少傅,徐遮幕是太子少保,這兩人的位次,便依師、傅、保來排定。
同是內閣大臣,兼領的官職越多,地位自然也就越高。
比如楊景、周荃二人入閣雖早,但是位次卻要排在傅東萊之後,原因便是傅東萊還兼著戶部尚書。而若只論大學士的官階而言,也不過是正五品的官職罷了。
內閣五位大臣,屬於改革一派的只有傅東萊一人,而且也只是排在第三位。
新授文華殿大學士葉百川,本來是可以入閣的,卻因原吏部尚書致仕,出現空缺,徐遮幕遂提議葉百川兼管吏部,李恩第又以先令其熟悉朝政為由,暫時斷了嘉德想要將葉百川提為閣臣的念頭。
朝中也有天官不入閣的不成文規定,但這並不代表著絕對,說白了內閣大臣是皇帝的專屬顧問,什麼樣的人可以入閣,什麼人不能入閣,全在皇帝一念之間,只是吏部尚書入閣的阻力要比較大一些罷了!
一個是因為其他內閣官員的反對,另外一個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皇帝的忌憚。
可如今,皇帝對兩位閣輔的忌憚,要遠遠高過了一個新進的吏部尚書,只要葉百川在吏部的位子上熬一二年的資歷,入閣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可如今嘉德帝的權威大落,葉百川能不能繼續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待下去,都成了未知數,更遑論入閣了!
沒辦法,吏部尚書的位置太重要了,這麼多年,李、徐二人相互轄制,都不讓對方一系的官員佔據這個位置,因此反而給了那些沒有背景靠山的官員希望,一絲能成為朝廷重臣的希望來。
可想而知,李、徐二人又豈會看著葉百川在這個位置上,安穩的坐下去?
正是如此,傅、葉二人,此刻才一副愁容慘淡的模樣。
“陛下,是臣等無能!讓陛下受屈!”
華蓋殿內,二人伏低叩拜,老淚縱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