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三月正值桃花開(第2/2頁)
章節報錯
徐遮幕看了看自家大兒子,內心不僅一嘆!
他的大兒子性子要強,對仕途一事極其上心,偏又愛冒險,像極了他年輕的時候,偏偏小兒子卻和他的性格截然不同,性格散漫,只好風流玩鬧。
徐遮幕搖了搖頭,開口說道:“你我父子都已是居中之人,福禍但憑天意,我卻沒什麼好擔心的,只是我一生四個兒女,你大姐早歿了,鳳年的性子又跳脫不羈,若將來局勢有變,你讓你妹妹怎麼辦?原本我對那個馮昌洗還抱幾分希望,可如今......”
卻聽徐鳳延道:“父親,妹妹眼光高不假,可新科進士之中,又不只有他馮驥才一人,兒子聽說新科榜眼和探花也都未有婚約,那傅斯年除了年歲長了些,其他方面也都不比他馮驥才差,更何況,他還是傅東萊的後輩......”
徐鳳延的話還未完,卻聽徐遮幕冷冷一聲打斷道:“這件事就不要說了,你什麼心思我知道,你覺得傅東萊那等人是你能算計得了的嗎?還想要搭上你妹妹的一生?哼!幼稚!”
徐鳳延尷尬一笑道:“父親,兒子沒別的心思,只是幫妹妹參詳參詳罷了!既然傅斯年入不得父親青眼,不是還有一位探花郎嗎?他的出身不差,只是年紀比妹妹小了兩歲......”
徐遮幕卻道:“小兩歲怎麼了?我徐遮幕的女兒難道就配不上他了?只是你妹妹那裡......”
徐遮幕說到這裡,顯得有些尷尬,他卻是做不得二女兒的主!
卻無人知道,堂堂大乾次輔徐遮幕是個女兒奴!
徐鳳延眼底閃過一絲失望,不過賈府也是不錯的人家,於是說道:“不是兒子多嘴,父親平日裡對妹妹也過於嬌慣了一些,別人家的小姐似她這般年紀,都已經嫁人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父親把事情定下來,她哪有拒絕的道理!若是父親不好開口,便由兒子去與妹妹說!”
徐遮幕眼神一亮,道:“好!便依你所言!”
徐鳳延聽罷,心中卻是微苦,他也害怕家裡的那位姑奶奶!
都怪自己嘴快!
外面的徐鳳年卻是聽了個真切,當即便偷偷離開,向著後院而去。
“你說什麼?父親要把我許給賈瑛?”徐文瑜聽了自家二弟的彙報,心裡卻是不大樂意。
一雙鳳眸凝視這徐鳳年道:“徐鳳年,你老實跟我說,是不是又編了胡話來騙我?”
徐鳳年滿臉委屈道:“二姐,你怎麼不信我呢!我什麼時候騙過你,這些話是我親耳聽到的!”
見徐文瑜一副失落的模樣,徐鳳年心中一動,問道:“二姐,你不會是不願意吧?我知道你眼光高,可要我說那賈瑛也不比馮驥才差,出身也不錯,關鍵還能打架!至於長相嘛......放眼京城,除了我徐鳳年,他也能勉強排得上第二了,又是新科探花,怎麼就入不得你眼呢?”
徐文瑜鳳眸一瞪,惱道:“別再和我提那個薄情負心之人!”
卻又哀怨一聲,說道:“你們只說我眼光高,可我只是想找一個心儀之人罷了,那馮昌洗住進咱們府上時,也不過是個窮舉子罷了,我哪裡就眼光高了,難道除了狀元、榜眼、探花,我便再不能有其他選擇了?更何況,馮驥才是個薄情之輩,那賈瑛也好不到哪兒去,你不是還說他為了一個女人與肅忠郡王武鬥嗎?可見也是個花心之輩!”
徐鳳年搖了搖頭道:“二姐這你卻錯了,我可聽璉二說了,此事純粹是楊佑那傢伙挑起的事端,那姓齊的女子不過是暫住賈府罷了,賈瑛既是主人又是男人,這都不出頭,那我還真是高看他了!再說,有幾個男人為了一個女人,願意去得罪一個王爺的!二姐,你可別不知足哈!”
徐文瑜聽罷,臉色羞紅道:“可......可我都從未見過他,年紀也比他大,就算父親有意,人家還不一定願意呢!”
徐老二見自家二姐一副小女兒姿態,卻是知道此事並非沒有餘地,當即拍著胸脯說道:“這個好辦!趕明兒我給璉二遞個拜帖,你也隨我一道去,聽說他家府上姊妹們不少,權當是結識幾個朋友,倒時候不就有機會見到了?”
自家二弟帶著自己到別人家裡看男人,徐文瑜總覺的有些羞恥,可父親又下了決心,再加上大哥在一旁煽風點火, 恨不得將自己明天就嫁出去,她還能真反抗自己的父親不成,那樣的話,可真就一輩子嫁不出去了!是以心裡也想去看看,父親給自己選的人是什麼樣的。
又擔心道:“可萬一他不在呢?”
徐老二拍著胸脯保證道:“二姐放心,此時交給我來辦,準叫你如願!”
“誰稀罕看他!”徐文瑜羞紅著臉將頭別過一邊。
......
卻說賈府這邊,賈母一行出了賈瑛的小院兒,又被尤氏請到了自己院兒裡。
眾人閒聊間,只聽賈母忽然提到:“方才見了瑛哥兒,我才想起一事,他今年十七了吧!”
尤氏回道:“老太太好記性,還差一個來月便是他的生日。”
賈母點頭道:“嗯,也該定一門婚事了!只是不知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人家!”
卻聽鳳姐說道:“哎呦,老太太,要我說何必從外面挑呢!咱們家裡不久又現成兒的嘛!我看寶妹妹就挺合適的,年紀也只比瑛兒小了兩歲,還是出身知書達理的人家。”
卻是鳳姐想著正逢寶釵落選,一來正好可以給她挑個好人家,二來也能省了薛姨媽和寶釵為落選之事而生煩惱,一舉兩得,豈不是美事一樁!
尤氏幾人也都覺得不錯,只有王夫人心裡有點別的意思,只是還未等她提出來,就有了眼前這一莊事,她也不好反對。
卻不說賈府這邊如何,另一邊,一封信箋自揚州鹽政衙門而出,正向著京城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