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南下大計(第2/2頁)
章節報錯
聽了穆栩這番解釋,眾人都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就在他們絞盡腦汁,想著各種對策時,忽聽穆栩又道,“許先生,你代我去函一封給李俊,問問琉球有多少存糧。”
“王爺是想從琉球徵調糧食?”
穆栩輕輕頷首,“為今之計,只有這個辦法了。”
許貫忠琢磨半晌,有些擔心道,“倒也不是不行,但王爺可曾想過,琉球是有足夠的糧食不假,可這一來一去的,勢必耗日持久,恐會延誤戰機。”
穆栩給出了他的主意,“我是這樣想的,此戰向後推上三月,明年正月大軍再南下不遲。有了這三個月時間的緩衝,想來琉球那邊的糧食,就能裝船北上,到時派人在登州接收,如此便可節省一些時日。各位覺得如何?”
幾人商議片刻,又查缺補漏一番,最終都認可了這個辦法。
……
隨後的數月時間,天下局勢若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波濤洶湧。
十月中旬,自退位之後,再沒公開露過面的太上皇趙佶,突然在燕京現身,並公開下達詔書。
在詔書上,這位昔日的大宋天子,先是將自己的功績吹噓了一遍,接著便話鋒一轉,數落起當今官家趙桓的種種不是,比如對父不孝,屠戮功臣等等。
在最後,他甚至堂而皇之的廢黜了趙桓的天子之位,將皇位傳於三子鄆王趙楷。
這道詔書一經公佈,宛如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石頭,頓時激起千層浪花,在大宋境內引起軒然大波,也讓趙桓君臣陷入了極為被動的局面。
其實想想也能理解,趙桓如今雖說是名正言順的大宋皇帝,但到底比不過御極天下二十餘年的趙佶,不提趙佶功績如何,可威望卻不是假的。
還有一點就是,自兩漢以來,中原王朝便推崇以孝治國,趙桓今番被父親指責不孝,可以說是犯了大大的忌諱。
倘若趙桓有李世民的本事,此事倒不是沒有補救餘地,可趙桓生來就膽小懦弱,在趙佶在位期間,更像個透明人一般,沒有一點存在感。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如此窘境之下,趙桓的反應十分遲鈍,不想著怎樣補救也就罷了,偏還做下一系列蠢事。
比如說在趙佶詔書剛發出來時,若是個老謀深算之輩,必定會在第一時間,對趙佶的身份進行否認,從根本上杜絕其興風作浪的根本。
可趙桓倒好,這傢伙在初時的慌亂過後,竟不甘示弱的下詔反擊,說什麼趙佶被穆栩劫持軟禁,所作所為皆是身不由己云云。
趙桓也不想想,他這般作為,恰恰從側面證明了,目前在燕京的趙佶,的確是其本人無疑。
這樣一來,不僅給了穆栩清君側的藉口,也讓許多地方官員產生了觀望的心思,將大宋朝廷進一步推向了深淵。
最近正在構思水滸卷的結尾,寫來寫去都不滿意,只能少更一點了。
還有一個問題,希望大家給些意見。
書的成績很差,我不知道是繼續寫下去,還是就此結尾,很是糾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