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燕京陷落(第1/3頁)
章節報錯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到大宋宣和六年。
這年三月發生了一件大事,金國給平州張覺下令,命其於兩個月內將平州城所有百姓,全部遷往金都上京。
張覺最初是打算聽命行事的,直到知道此次遷徙的名單中,還包括了他們平州張氏,這讓其一下就炸了。
他向金帝完顏吳乞買上書求情,希望可以對他們家網開一面,但現實卻狠狠打了其一耳光,完顏吳乞買不僅沒有同意,反而對他下旨大肆申飭,言辭極為嚴厲。
這就使得張覺心中產生了很大的不滿,要知道這傢伙雖是燕地漢兒,但卻對遼國忠心耿耿,舊年投降金國,也只是權宜之計,為得乃是保全家族而已。
眼見如今金國這般翻臉無情,張覺在思慮再三後,終於拿定主意,準備反了他孃的。
不過在此之前,張覺決定先找一個靠山。
而此時放眼天下,有哪個勢力適合當他的靠山呢?結果顯而易見,只有大宋。
接下來的事情,便順理成章。張覺一面私下串聯平州當地豪族,偷偷積蓄兵馬。一面暗中派遣使節,去見了大宋燕山府宣撫使王安中,向其表述投誠之心。王安中得報後不敢自專,轉而又將將此事通報與大宋朝廷知曉。
如果要找個後世的網路名詞來形容道君皇帝趙佶,那一定是人菜癮還大。
明明去年才被金國用武力逼迫,簽了份喪權辱國的條約,可眼下時過境遷,他忽然覺得自己又行了。
尤其是在徵詢過童貫等人,從他們口中得知,目下燕地防線可謂固若金湯後,趙佶當即決定接納張覺,還將平州改為泰寧軍,封張覺為都統制。
得了大宋朝廷的支援,張覺遂於這年四月起事,將平州城兩千餘金國雜兵盡數剿滅,事後便換上了大宋泰寧軍旗號。
訊息傳到金國,以完顏吳乞買為首的金人高層不怒反喜。
因為這原本便是金人的謀劃,為得就是給日後南下侵宋找個藉口。
否則以完顏宗翰和完顏宗弼兄弟的精明,豈能看不出張覺並非真心臣服?
眼下金國已厲兵秣馬準備妥當,自是刻意逼反張覺,而其也不出所料的投向了宋朝。
當然,這裡面不是沒有破綻。唯一的破綻就在宋朝那裡,只要宋朝堅定拒絕張覺輸誠,那金國也一時不好下手。但偏偏大宋君臣自作聰明,一步錯步步錯,最終落入金國算計。
四月中旬,金國向大宋朝廷發出照會,要求他們對收留張覺之事作出解釋,並將其交予金國處置。
早有準備的宋朝,則以這是張覺個人舉動為由進行搪塞,金國自是不肯善罷甘休,遂於五月初正式向大宋宣戰。
緊接著,金國完全不給大宋朝廷反應時間,如雷霆一擊般以大定府守將完顏闍母為先鋒,出兵五千殺奔關內。
童貫等人吹噓的防線,只抵擋了金軍兩日便宣佈告破,任由金軍長驅直入直取平州。
好在張覺倒比較給力,利用完顏闍母求戰心切心理,將其大敗於平州城下。
但好景不長,沒等張覺高興多久,完顏宗望、完顏宗弼兄弟便率大軍六萬緊隨而至,張覺隨即被宗望擊敗,逃往燕京避禍。
按說宋朝既然選擇接納張覺,那就該做好與金人翻臉的準備。可事到臨頭,趙佶這位官家突然慫了,又不想與金人開戰了,竟給王安中下旨,命其和金人談判。
王安中一邊心中罵娘,一邊派人去和金人交涉,企圖許以厚利,說服金國撤軍。
金人經過這一兩年來和宋朝打交道,早已看出其外強中乾,和軍事無能的本質,哪裡願意罷師而還?
不過為了麻痺大宋,完顏宗望便許諾,只要宋朝願意交出張覺,那金國便同意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