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大婚之日(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宮內出來,穆栩正要從侍衛手中接過馬韁,卻見蔡攸從一旁閃了出來,一把拽住他的袖子,露出諂媚的笑容道,“穆老弟,為兄等候多時了,還請借一步說話!”
穆栩稍一思量,便知蔡攸的目的所在,只是讓他委實沒有想到的是,這廝會這般沉不住氣,他作出一副驚訝的模樣,問道,“蔡兄難道一直在此等候小弟?”
蔡攸頗為不好意思的回道,“這不是有事要請教賢弟嘛,不知賢弟可願去寒舍一敘?”
穆栩為難道,“非是小弟不給老兄面子,實在是我急著回府,去吩咐府上下人,準備大婚所需物品。”
蔡攸立時拍著胸脯,大包大攬道,“我當什麼事呢,原來是此種小事,賢弟若相信為兄,為兄願一力替你操辦,保證不出一點差錯,如何?”
穆栩一聽還有這種好事,那還有什麼可猶豫,當即就從善如流,隨著蔡攸去了蔡府。
到了位於朱雀街的蔡府,蔡攸第一時間就將穆栩請到正堂安坐,並特意請出夫人廝見,隨後又命下人準備了一桌上好酒席。
席間,蔡攸對穆栩時而恭維,時而勸酒,態度顯得極為熱情,待見穆栩來者不拒,他總算鬆了口氣,藉著酒興問道,“賢弟早上那話到底何意,可否說個明白?”
“小弟那是隨口一說,兄又何必放在心上?且賢兄不是說,你同王少宰乃是知己嗎?”
蔡攸尷尬的一笑,“嗨,哥哥同兄弟一樣,也是隨口說說而已,這王黼以前就是我家老頭子同黨,與我多有齷齪,今番讓這廝得了勢,豈能不找我的麻煩?”
說完,他怕穆栩不願幫忙,忙再接再道,“兄弟怕是還不知道,王黼和高求向來交情匪淺,但凡高求開口相求,王黼難保不會在官家那裡進兄弟的讒言?”
穆栩哪裡會怕這個,待過些日子娶了趙福金過門之後,他就即刻動身北上,下次再來東京時,都不知是猴年馬月了。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還不到與朝廷翻臉的時候,交好蔡攸對穆栩來說,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再者,給王黼找點樂子也好,昨日在城門處,這傢伙以為隱藏的挺好,卻不知穆栩早看出來,在他以少宰相稱時,其眼裡冒出的不悅。
既然如此,那可就怪不得他了。想到這裡,穆栩便道,“也罷,那我就給蔡兄出個主意。至於成不成,那就看蔡兄你的本事了!”
“兄弟但說無妨,為兄洗耳恭聽!”
穆栩首先賣了個關子,“聽說王黼極會揣摩官家聖意,不知可是真的?”
蔡攸一愣,雖不懂穆栩為何有此一問,但還是老實回道,“確有此事,說來不怕賢弟笑話,為兄自問對官家頗為了解,可在揣摩上意這件事上,的確比不過王黼那廝。”
穆栩搖頭失笑道,“兄無需氣餒,此事原怪不得你,你可知王黼為什麼總是可以先人一步,猜到官家的心思嗎?”
“賢弟的意思是說,王黼並非是靠自家本事,而是有人暗中相助?”蔡攸自然不傻,穆栩稍一漏點口風,他便猜到了言外之意。
“不錯,王黼確實有高人指點,而這個高人不是旁人,正是那梁師成。”
蔡攸狠狠拍了下大腿,恍然大悟道,“如此就說的通了,梁師成日日隨侍官家左右,再加上在宮中經營日久,論起對官家的瞭解,自是無人能出其右。”
說到這裡,他嘴裡停頓了下,有些不解道,“可即便知道此中內情,咱們也奈何不了王黼啊,總不能紅口白牙,去官家那裡告密吧?
到時官家信不信先另說,但一定會同時得罪梁師成與王黼,事後必被他們報復,太過得不償失!”
面對蔡攸的疑問,穆栩胸有成竹道,“選擇向官家告密,那是下策中的下策,不可取也!最好的辦法是,要讓官家主動發現此事。”
“計將安出?”
“我得到一個訊息,據說王黼府上後門與梁師成在宮外的住宅相通,你說要是讓官家知道這事,會作何感想啊?”
蔡攸眼前一亮,頓時明白了穆栩的主意。
只因不管在哪朝哪代,只要是個天子,最忌諱的就是,外臣與內侍相互勾結,趙佶當然也不會例外。
“秒啊,只要官家能夠親眼所見,那王黼定會吃不了,兜著走。”
看著一臉興奮的蔡攸,穆栩接著說道,“對蔡兄而言,想確認這個訊息真假,想來不是難事。至於後面該如何做,便不用小弟教了吧?”
蔡攸也不問穆栩的情報來源,只連連點頭道,“賢弟的大恩大德,為兄沒齒難忘,今後自當與賢弟在朝中一內一外,守望相助,共圖富貴。”
“好,那咱們就一言為定!”
兩人擊掌為誓,就此定下了臨時盟約。
……
按照大宋《會要》規定:初被選尚者即拜駙馬都尉,賜玉帶、襲衣、銀鞍勒馬、採羅百匹,謂之系親。又賜辦財銀萬兩,進財之數,倍於親王聘禮。出降,賜甲第。餘如諸王夫人之制。掌扇加四,引障花、燭籠各加十,皆行舅姑之禮。諸親遞加賜賚。
但由於穆栩身份特殊,看似名為宋臣,實際卻與外藩無異,自不能與尋常駙馬等同。
因此,到了九月十五之日,趙佶遣使者召穆栩進東華門,在文武百官,和皇親國戚的見證下,於大慶殿予以接見,省去封其為駙馬都尉,以及賜進士出身這一步,直接賜了玉製的腰帶、靴子、塵笏、馬鞍,還有紅羅一百匹、銀器一百對、衣料一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