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太原(第2/2頁)
章節報錯
岳飛婚後四日,穆栩親自上門向周侗作別,並不顧周侗推辭,留下一包金銀和一塊令牌。金銀是給其補貼家用,令牌則是穆栩為了報答周侗的傳功之恩,特意留給他後人,以備不時之需。
值得一提的是,在徵得穆栩同意後,除了王貴家中因有些小本買賣在相州,所以不願去雲州外,張顯、湯懷他們幾家都願意舉家搬遷到雲州去。
要說有什麼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嶽和夫婦將姚大翁一家也帶上了,穆栩倒不是嫌棄姚家,他只是單純的不喜岳飛舅舅姚袞為人。
他心中已然打定主意,待到了雲州之後,他就想個法子,將姚袞送到裴宣手下效力,讓鐵孔目好好整治下這廝。
話說由於隊伍裡多了不少隨行家卷,回程自是慢了不少,隊伍先抵達衛州,再越過太行,用了近半個月才進入隆德府。
然後穆栩下令休息了一日,才重新北上,最終於二月初三這日,抵達了太原府。
負責鎮守太原的燕青,在得知穆栩等人歸來的訊息後,已第一時間帶人在城門處迎候。
在迎接人群中,穆栩還意外的看到了楊再興。在和燕青寒暄過後,這小子便立即湊了過來,死纏爛打的要隨穆栩去前線殺敵。
想到歷史上,這小子與岳飛緣分不淺,穆栩索性便將岳飛也召到面前,介紹兩人認識後,笑著問道,“鵬舉,我準備讓你獨領一軍,再興做你的副將,你可有信心?”
岳飛一愣,隨即就大聲向穆栩保證,“使君儘管放心,飛定不辱使命!”
穆栩則接著道,“你先莫要放大話,我給你的這支兵馬,現在連一個人都沒有,需要你從頭去招,從無到有建設起來。怎麼樣,如此還有信心嗎?”
岳飛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只稍一猶豫,便再次向穆栩承諾,一定不會讓他失望。
穆栩拍了拍岳飛的肩膀,便不再多說,對岳飛他自然一百個放心,旁的不說,單說建軍的能力,歷史上又有幾人能和岳飛相比?
至於說會不會拔苗助長,又為何不讓岳飛去別人手下鍛鍊,穆栩也曾考慮過這些問題,但他依舊還是做出了這個決議,此中原因有二。
第一,岳飛是個天才將領,這點毫無疑問。
在南宋初年那種環境中,他都能夠逆勢崛起,位列南宋中興四將,可見他的本事到底如何。
要知道在這四人中,岳飛是最年輕,崛起最快的一個,他初次嶄露頭角時,不過才二十出頭而已。
更為關鍵的是,岳飛是泥腿子出身,不像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三人,皆是出自西軍系統,在靖康事變之前,便以小有名氣。
所以若是隻因岳飛年輕,就擔心他的能力,那完全就大可不必。
第二,穆栩是基於岳飛的性格,才最終決定讓他獨領一軍的。
岳飛這個人怎麼說呢,若是讓他作為領兵將領,那簡直是完美無缺。可要是讓他幹別的事情,尤其是給人做副手,或是參與政治,那還是趁早收起這個念頭為好。
在原本的時空中,這傢伙曾三番五次頂撞上司,更是在趙構眼皮底下,幹出來諸如迎回二聖、不會自汙、良馬對、干涉皇儲、抗旨不遵等問題。
這也是為何趙構前期極為信任岳飛,但南宋政局稍一穩定,便以莫須有的罪名,要殺岳飛原因所在,絕不是像後世傳說的那樣,只單純因為議和。
須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岳飛的許多行為,其實早就觸及了趙構這個統治者的底線,他之所以引而不發,無非是一開始需要岳飛為其阻擋金人南下,因而才百般忍讓。
說到這裡,又牽扯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岳飛真如人們說的那樣,是個政治小白嗎?
在穆栩看來不是,他覺得以岳飛的聰明才智,不會不懂政治,而是他太過正直,不願也不屑去拐彎抹角,這點可以從他給趙構上的一些奏書看出端倪。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趙構將劉光世的五萬人馬,調撥到岳飛麾下時,他所上的《乞出師札子》。
這篇奏章洋洋灑灑幾百字,其中對南宋的戰略構想,幾乎可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媲美,這點暫且按下不表。單說在結尾處,岳飛是這麼說的。
“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奉邀天卷歸國,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慶,陛下高枕無北顧憂,臣之志願畢矣。然後乞身還田裡,此臣夙昔所自許者,惟願陛下恕臣狂易,臣無任戰汗,取進止。”
看出來了吧,岳飛心裡清楚他有功高震主之嫌,所以連退路都替趙構想好了,說自己的願望是,待天下平定後,願意解甲歸田。
可惜趙構到底不是明主,終究還是辜負了岳飛的一腔熱忱。
正是以上這兩點,才讓穆栩作出決斷,準備讓岳飛獨領一軍,再將楊再興,以及張顯、王貴等人調到他的麾下,讓他自己去折騰,免得又與上官鬧不合。
說完對岳飛的安排,穆栩見天色已然不早,便有些歸心似箭,準備回去見見李師師等女,誰想燕青卻小聲回稟道,
“寨主,前日瓊夫人的父親派了兒子烏利得野前來,目下就在驛館等候,說有要事需要面見寨主。”
穆栩眉頭一皺,問道,“他是偷偷來的,還是大張旗鼓而來?”
燕青明白穆栩的意思,立即如實回道,“是單人獨馬來的。”
穆栩在腦海裡琢磨片刻,朝燕青吩咐道,“今日我沒空見他,你明日晚間,帶他悄悄來府上見我。記住,不可驚動旁人。”
燕青心領神會的退下,穆栩見再無大事,便留了樂和暫時安置聞煥章、岳飛等人家卷,自己則快馬加鞭向著府上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