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攸揮手示意手下退後,一面與穆栩把臂向營內而去,一面小聲說道,“老弟你不知道,我臨來時,童樞密可沒少埋怨你,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說你搶了他的功勞。”

穆栩不知此話真假,但還是故作氣憤道,“哼,童樞密真會倒打一耙,要不是有我出兵替他兜底,他此番不但無功而返不說,還會損兵折將,到了那時,看他如何向朝廷和官家交代!”

蔡攸忙安撫穆栩幾句,隨即又低聲問道,“老弟,你給哥哥一句實話,你要如何才願將這夥遼人交給朝廷,讓我等以此作為籌碼,去招降遼國?”

穆栩答非所問,“兄一路勞碌奔波,且休息一晚,明日再談正事如何?”

“還是罷了,大事要緊,官家已然望穿秋水,我可不敢再拖延下去。”

穆栩聽了這話,心下不由一動,“如此說來,前線發生的事情,官家已知曉了,那他可知兵敗之事?”

蔡攸遲疑了下,回道,“這麼大的事情,豈敢隱瞞官家?”

“那官家可有追責?”

“這…據我所知,官家有意讓种師道致仕。”

穆栩點了下頭,和他預料的差不多,童貫這廝果真將戰敗的責任,推到了种師道身上。

說話間,一行人來到大營裡面,穆栩命朱武招待蔡攸隨從,他本人則為蔡攸單獨接風洗塵。

三五杯酒下肚,蔡攸再一次提起此行目的,想從穆栩嘴裡探探口風。

穆栩卻道,“能勞蔡兄親自出馬,想來不止是為了這夥遼人安危,怕是兄還肩負著別的重任,小弟說的可對?”

蔡攸面上閃過一絲不自然,打了個哈哈道,“怎麼,兄弟也想同為兄搶功勞不成?”

穆栩搖了搖頭,“非也,只是小弟必須先知道朝廷對遼國的態度,才好決定如何處置被困遼軍。”

蔡攸不知這裡面有何關係,可穆栩一臉的正色,讓他又由不得不信,在猶豫半晌後,到底還是實話實說了。

“官家已給出明確旨意,同意耶律淳的條件,封其為遼王,封地檀州,許其自治三代。”

聽到大宋竟許了檀州為耶律淳封地,穆栩都不知說什麼好了,趙佶不懂檀州的戰略價值,那滿朝一眾文武也不知嗎?

檀州地處幽州之北,乃是通往古北口的必經之地,一旦將來古北口面臨外敵入侵,而遼人又生出二心,豈不大事不妙?

不過穆栩再一深思,明白自己實在不該對趙宋君臣抱有期望,在原本的歷史上,趙佶在與金人定立盟約時,就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當時在涉及幽燕雲歸屬之時,趙佶在盟書上,只單純的提及了十六州,卻完全忽視了灤州與榆關(山海關),導致落了金人口實。

事後趙宋朝廷自然察覺出不妥,發現如果灤州之地落到金人手中,那就等於是給金國在長城以內,留了一塊飛地,長城天塹從此淪為擺設。

為了彌補這個錯誤,趙佶君臣便動起了歪腦筋,竟鼓動割據灤州的張覺私下投奔大宋,如此一來,金人自然不肯善罷甘休。

本來在滅遼的過程中,金人就覺得宋人只是個拖後腿的,不該分得幽雲之地,其後不過礙於完顏阿骨打的命令,才沒有尋宋朝麻煩。

可趙佶倒好,自家給金國送上了出兵的藉口,讓金人得以佔據道義,以宋朝背盟為由,對河北、河東發動了偷襲,最後甚至滅亡了大宋。

可以說,在與金人會盟,攻打遼國的過程中,趙宋朝廷是連出昏招,將偽大國的面目暴露無遺,種下了亡國的苦果。

否則就憑宋朝當時的經濟實力,只要能抵擋女真人三年五載,拖也能將金國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