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軒然大波(第1/3頁)
章節報錯
眼見穆栩不願多說將來之事,許貫忠三人也是無可奈何,只得就他提出來的爵位等級以及名稱,仔細商討起來。
對名稱這一點,幾人倒是難得的達成一致,都覺得直接照搬秦時的軍功爵位,已經有些不合時宜。
最後經過一番商量,由穆栩力排眾議,暫時定下了公侯伯子男士六個階層,十八級爵位。
其中士分為下士、中士、上士,最低階的下士只需在戰場上斬首一級,就可以獲封,其後依次類推,中士需要斬首五級,上士需十級。
男子伯侯分出三等,比如三等伯、二等伯、一等伯,而公爵則又細分為縣公、郡公、國公。
可以這麼說,士這個階層,是穆栩專門為普通士卒所設,為得就是讓這些人有個上升渠道,提高他們在戰場的積極性。
而往上的公侯伯子男的爵位,便不是那麼容易獲得了,哪怕是最低等的男爵,也需要累積的一定的戰功才行。
關於各級軍功爵所能得到的賞賜,穆栩目前只定下了士、男爵和子爵的待遇,其中下士可得良田五十畝,中士一百畝,上士為一百畝五十畝。
三等男爵可得賜土五百畝,二等為一千畝,一等為一千五百畝。三等子爵基數為二千畝,再往上各加一千畝良田。
並且為了避免以後受封士卒過多,導致收不上田稅,穆栩又著重強調,這些田地必須交稅,不過稅率只有普通百姓的三分之一。
許貫忠三人沒有多想,只以為穆栩此舉,單純是為了防止土地兼併,卻不知他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在裡面,那就是為將來推行官紳一體納糧做鋪墊。
穆栩深知若現在就推行此策,勢必會造成士紳階層的激烈反對,對他的大業有害無益,所以才藉著軍制改革的機會,先在軍隊之中將此策推行開來。
只要軍中預設此策成為定例,那日後再向官紳推廣,就容易的多了,到時便不用害怕他們鼓動士卒造反,如此一來,還不是任由他拿捏。
至於公侯伯的賞賜,穆栩心中隱隱有一個念頭,那便是復周制,行分封。
待他將這個想法一提,許貫忠三人立即出言反對,理由也大同小異,無非是擔心重蹈周王朝覆轍,讓天下重新四分五裂。
直到穆栩說出他的真實目的,幾人才深思起來。
“三位稍安勿躁,且靜聽我一言。分封制的害處,我豈能不知?
但好處也很明顯,大家試想一下,周王朝剛建立的時候,實際掌控的領土有多少?”
不等三人回答,他便自顧自說道,“不過是黃淮流域而已,但到了秦統一六國時,版圖又擴大了多少?最遠已至嶺南之地,由此可見,分封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樂和到底年輕一些,腦子轉的最快,此時已經領會了穆栩的深意,脫口而出道,“使君莫不是想在中土之外實施裂土分封?”
穆栩露出孺子可教的神情,對三人說道,“不錯!自始皇帝一統天下,再到漢武帝開發西域,這一千年以來,我漢家領土始終就是這些地方,無非是多一些,或是少一些。
所以我就在想,天下那麼大,為何我漢家王朝卻始終只是在中原打轉,而不是繼續向外擴張呢?
後來我想明白了,非是不能,而是由於中央朝廷鞭長莫及,邊疆的地方將領也沒有那個權利。”
說到這裡,穆栩停頓了片刻,接著意氣風發道,“但若是行分封之策則不然,有了利益在前驅使,各路諸侯必定會向周邊擴張。爾等可想一下,到千百年以後,我漢人所佔領土該是多少?”
三人都就被穆栩描述的景象吸引住了,一時間只覺心臟撲通撲通跳個不停。
過了好半晌,許貫忠才道,“使君這個想法太瘋狂了,但不得不說,著實令人熱血沸騰。若真有那麼一日,後世我漢人子孫,必定銘記使君之功!”
聞煥章也嘆道,“是啊,使君這個想法,真可謂是另闢蹊徑。這千百年來,我中原王朝自始至終,皆自困於長城之內,從未想過外面還有很大的世界。可使君卻能跳出藩籬,放眼於廣闊之地,的確使人振聾發聵、耳目一新!”
穆栩只是笑了笑,並未多說什麼,只因他是從後世來的,曾在史書上看過歐洲人的大航海時代,每每讀到那裡,他心裡就忍不住憋屈和氣悶。
明明在歷史長河中,有近兩千年的時光,我們漢人都屹立於世界之顛,可偏偏到了近代,卻一步慢,步步慢,不單錯過了殖民時代的紅利,更是沒趕上工業大革命,以至於從天朝上國淪為異邦欺凌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