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投鼠忌器(第1/2頁)
章節報錯
宋江等的就是這個機會,立即回道,“啟稟恩相,據小人瞭解,那穆栩目下盤踞在河東路北方,其間可是隔著田虎在南方的地盤。因此,他不會無緣無故派兵來衛州的。”
童貫眼前一亮,忍不住道,“你是說此乃疑兵之計?”
宋江忙恭維道,“恩相明鑑,小人思來想去,也只有這個解釋才合理。”
看到宋江受到童貫的重視,辛興宗這個宋江的上司有些嫉妒了,遂開口挑刺道,“那穆栩又不是傻子,如此作為對他有何好處?”
宋江對辛興宗的態度恍若未覺一般,笑著說道,“根據小的猜測,穆栩和方臘說不定有所勾結。”
辛興宗見宋江這個樣子,越發不忿,還想再說些什麼,卻被童貫打斷,“好了,讓宋江繼續說。”
宋江朝童貫拱了拱手,道,“以小人愚見,穆栩之所以會派兵南下,無非是知道方臘在恩相面前,不過是土雞瓦狗。所以他才想透過騷擾東京,迫使恩相回兵,以解方臘之圍。”
童貫心裡琢磨了下,覺得宋江此言大為有理,便詢問其他人道,“你們也說說,此事有幾成為真?”
楊惟忠道,“若真能證實,那路人馬是穆栩所有的話,宋將軍的猜測,應該八九不離十。”
而王稟見童貫臉上露出遲疑之色,當即明白童貫又想行,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一套,急忙提醒道,
“大帥,就算能證實那支人馬不過是疑兵,但這次卻與青唐之戰時的情況有本質區別,還望大帥,千萬三思!”
王稟口中的青唐之戰,乃是童貫生平一件極為得意的事情。
話說昔年,道君皇帝趙佶發兵十萬,命王厚為主帥,童貫為監軍,去攻打青唐地區。
就在大軍行至湟川附近時,皇宮突然莫名發生火災,趙佶查不出原因,便將此事歸咎於上天示警。
這位迷信的天子,思量再三竟認為,這是老天爺對他擅起刀兵之事不滿,便命人去傳旨,想讓大軍班師回朝。
按照宋朝的規矩,這種旨意應該先由監軍觀看,如此一來,這道旨意便落在了童貫手裡。
誰都沒有想到,童貫在接到這個旨意後,竟然私自隱瞞下來,還對王厚假傳聖旨道,官家希望咱們早日凱旋,這是命人來鼓勵眾將士的。
其後,這支違抗旨意繼續進發的大軍,在王厚和童貫的指揮下,迅速擊敗了西南地區殘留的吐蕃和其他部落的軍隊,將四川一帶的大片土地重新劃入中原王朝的版圖。
待大軍獲勝之後,童貫這才拿出旨意給眾人看,甚至得意道,“九仞之積,猶虧一簣之功。貫不才,只能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矣!”
王厚等人聽得這話,皆對童貫敬佩不已,也正是因為此事,才讓童貫從此能在軍中立足。
此事甚至被載入宋史,原文是這樣敘述的,“至湟川,適禁中火,帝下手札,驛止貫母西兵。貫發視,遽納靴中。厚問故,貫曰:“上趣成功耳。”師竟出,復四州。”
且說童貫在聽到,王稟提到他生平的得意之作後,先是面現得色,隨後就神情一變,明白了王稟的意思。
王稟這是在提醒童貫,昔日你抗旨不遵,是為了開疆擴土,皇帝自然不會見怪。
可這次境況卻大不相同,乃是皇帝召你回去救駕。若你再違背旨意,哪怕事後證明你的判斷是對的,皇帝也必會心生芥蒂,有些得不償失。
想清楚裡面的利害關係,童貫當即就冒出一身冷汗,情不自禁道,“正臣言之有理,本帥險些鑄成大錯。傳令下去,明日班師回京,本帥要去護衛官家安危。”
王稟見童貫已然明白了他的意思,便又建議道,“大帥,莫如您先帥馬軍先行,其餘人馬慢慢北返,一旦事有變化,也不用來回折騰。”
童貫頓時心中瞭然,這樣做的話,不止可以顯示他對官家的忠心,還能在發現事情真相後,節省大軍重新南下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