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府州折家(第1/3頁)
章節報錯
穆栩指著地圖上的澤州東南位置,向二人說道,“解方兄之圍的辦法,就在此處!”
順著穆栩的手看去,發現他所指的地方,赫然便是衛州。朱武兩人皆是才智過人之輩,只稍一思索,就明白了穆栩的主意。
這個辦法說白了,其實並不複雜,用孫子兵法的話說,便是出其所不趨,攻敵所必救。
之所以要選擇衛州,皆是由於此地乃是京畿路西北門戶。對大宋朝廷而言,若是衛州有失,敵人下一步就可攻打酸棗,其後兵鋒就可直至東京城下。
想到此策的妙處,王寅強忍激動問道,“寨主打算何時出兵?”
可當話剛一出口,王寅就察覺不妥,果然就見穆栩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他急忙補救道,“小可孟浪了,還請寨主見諒!”
穆栩倒是沒說風涼話,只道,“王先生回了杭州,儘管告訴方兄,只要他能在童貫的攻擊下,堅持些時日,必有好訊息傳來。”
說到這裡,他話鋒一轉,正色提醒道,“我出兵衛州,只是迫使宋廷招回主力,並無真正攻佔那裡的意圖。因而此策只可用一次。若再有下次,請恕我鞭長莫及!”
王寅朝穆栩拜了一禮,口中稱謝道,“小可明白,回去定會和教主說清裡面的利害關係。”
穆栩點了點頭,忽然想到了什麼,奇怪的問道,“說起來,你等為何不與王慶聯絡?畢竟他與你們同處南方,要是兩家能首尾呼應的話,不止有機會瓜分荊襄之地,更是能互相援助。
就拿此次來說,若能說通了王慶,讓他大張聲勢,作出要從淮西北上,攻打洛陽的架勢。那大宋朝堂豈敢孤注一擲,全力攻打你家?”
王寅遲疑了下,苦笑道,“不敢欺瞞寨主,我家教主和王慶之間生出些誤會,所以…”
穆栩聽了更是驚奇,“他們二人往來不多,如何會鬧出誤會?”
面對穆栩的疑問,王寅本不願多說。但他轉念一想,以穆栩和王慶的關係,只要去封信打探一下,此事的內情照樣隱瞞不住,索性就破罐子破摔,如實回道,
“這事說來話長,當初在寨主的撮合下,我們三家定立了攻守同盟。
其後王慶曾私下聯絡過我家教主,他的意思是,希望我們兩家起兵後,如寨主所說的那樣,由東西二面,同時向荊州、建康方向進兵,兩家勢力連成一片。
只是這個提議,遭到許多教內兄弟的反對,所以教主最後拒絕了王慶。如此一來,不免惹得他極為不快,如今自是不好上門求助。”
穆栩聞言不禁搖了搖頭,這方臘真不知讓人說什麼好了,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鼠目寸光。
只因從戰略上看,王慶這個提議絕對是恰到好處的。一旦達成這個構想,那兩家就等於控制了長江最重要的中游地段。
隨後大軍順流直下,再取兩浙,根本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到了那時,大宋朝廷再想收復失地,就只能像歷史上蒙古人攻打南宋一樣,出兵兩路,一路從重慶東出,一路在襄陽死磕。
以蒙古人的強悍,尚且打了五十多年,這要換成北宋朝廷,結果說不得會怎樣呢!
穆栩哪怕沒有說話,但他臉上的種種神情,分明寫滿了對方臘的輕視不屑,王寅自是一看便知。
主辱臣死,王寅想替方臘辯解一番,可話到嘴邊,他卻忽然發現,真的是無話可說。即便將責任全推到手下身上,難道就能掩蓋方臘的短視嗎?
這一刻,就連王寅自己都沒察覺到,他對方臘的所作所為,產生了嚴重的懷疑和失望,君臣之間的裂痕就此誕生。
穆栩還不知道,就因為他今日多問了幾句,便對王寅造成了這般影響。可謂是歪打正著,為日後他順利收編方臘的手下,起到了決定作用。
見氣氛忽然變得有些沉悶,旁聽的朱武沒話找話道,“寨主,澤州乃是田虎的地盤,咱們要借道的話,怕是得事先打個招呼才行。”
穆栩道,“這是自然,過幾日我會派人去見田虎,送上親筆書函一封,向他說明箇中緣由,想來他會賣我這個面子。”
聽到二人的對話,王寅收起心裡的雜亂念頭,先朝穆栩致謝,隨後就告罪道,
“小可北上打擾寨主,說來已有月餘時間。如今大事已畢,自該告辭離去,在此謝過寨主款待。”
穆栩隨口挽留幾句,看其態度堅決,便道,“那就祝王先生一路順風,也希望先生能保重有用之軀,將來還有再會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