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不希望他老子給新宋國記上這一筆,那樣不利於兩國之間的正常交往。他馬上說:咱們雖是送出去幾萬人,也是減少了國內的糧食消耗,還有不少人因為沒有吃的餓死、病死了。

再說了,這些勞力也是在為咱們掙錢,口岸上收到不少他們寄回來的新宋幣,全是硬通貨,咱們兌換了本幣給他們的家人,積攢下不少新宋幣。

戶部尚書立即雞啄米似的點頭。

小皇帝好奇了,短短時間裡新宋國的變化如此之大,他打算走出國門,到新宋國去一趟,親眼看看究竟如何。

這丫叫兒子王典監國,帶著最為寵愛的皇后,皇妃一路輾轉來到成都,越看越驚奇,越看越感到神奇,待到這丫見識了電燈,坐過火車之後對新宋國已經嘆為仙境,不想回去啦。

趙玉林笑呵呵的聽他陳述感受,聽他請求延期支付欠款,講述完高麗的困難後說:無妨,具體如何做都和禮部商議。

既是兩國交往,賬還是要算清楚的。

小皇帝得了趙玉林的還款寬限,歡喜了,馬上打蛇上杆子的請求上國援助。要糧食,要軍械,還要幫助高麗武裝、訓練軍隊。

趙玉林心裡不悅了。

債務還沒有還呢,又是糧食,又是軍械的,在想要啥了?

他說:新宋也不富有,高麗缺糧,百姓餓著肚子是實情,新宋可以支援一些,但是必須把賬記下來。

新宋今年遭遇大水災,糧食也歉收啊。至於裝備的事情,還是去找兵部商議吧,神威軍要對抗島倭國,打擊倭寇需要士兵,去和兵部商議個方略吧。

趙玉林覺得此人心太重,心裡不悅懶得和他說話,端茶送客。

小皇帝反而以為他預設了各項援助,心裡卻是歡喜異常,跟著李梁急匆匆的去了禮部討論細節。

李梁曉得中書院的大政方針,現場聽到趙玉林的語氣就十分清楚,他不急啦,吩咐副使去請兵部尚書楊興運,等到侍女送來茶水後細品吃茶了。

兩人把一杯竹葉青都喝白了,楊興運才到,李梁好不容易逮住機會休息爽了,佯裝著不悅問:楊公這是在忙活啥?三少爺交代咱們一起接待外使吶。

楊興運笑嘻嘻的說:軍務繁忙唄。

高麗小皇帝滿臉堆笑的說:趙國主口諭,請兵部支援,高麗急需五萬人的軍械輜重,十萬斤上等精鐵,五十萬石軍糧,一千萬貫銀子。兩位尚書大人看如何交割?

楊興運聽得懵逼了,愣愣的看著李梁。

李梁連連擺手,阻止小皇帝繼續往前說。

他正了正身子,鄭重其事的講:咱們國主可不是這樣說的哈,趙國主說具體事務到這裡來細細商議。

對吧。

小皇帝尷尬的打了稽首說他唐突了,趙國主確實是這樣講的,但是高麗眼下百廢待興,啥都需要,他這裡就不隱瞞了。

格老子的,感情是他需要啥,直接就以趙玉林的口諭拉清單啦。

楊興運有點不悅了,淡淡的說本官只做軍務,其他的無關。

李梁說:情況有點不對,方才當著趙國主的面講的是急需糧食救濟貧困,咱國主體恤天下蒼生,允了借一批糧食給高麗渡過難關。

咱們就先說說這個吧。

小皇帝這才想起,這裡不是他的小皇宮,不是他說啥就是啥的。

這丫馬上變了臉色,笑笑說全憑兩位大人做主,一定要支援咱們高麗國,眼下實在是太難了。

李梁對著邊上的執事招招手,接過送上來的文稿邊看邊說:困難再多,還得靠自己吶,新宋只能解燃眉之急。咱們暫定十萬石糧食吧,趙國主口諭全力支援,還是要收銀子的,新宋的糧食海運高麗就請水師代勞了,運費減半,收購糧食的銀子卻不能少一文。

他將文稿遞給小皇帝,對著楊興運拱拱手。

楊興運馬上答應,他說水師總有後勤海船來往高麗和國內,就騰挪出倉位來運糧便是。

小皇帝這時徹底清醒了,這叫說的再親熱,畢竟是兩國,親兄弟都要明算賬,何況是兩國。他想到前面還有一大筆欠款未還,現在的糧食又是一大筆開銷,立即穩住心神冷靜下來。

李梁說:精鐵也有,銀子也可以借,但是交易得對等,咱們新宋總不能拿著一把把的欠款借條嘛。

小皇帝又是尷尬的一笑說精鐵暫緩,上國先借三百萬貫銀子如何?

李梁說他要請示國主,而且借款是要附加利息的,佔用時間越長、利息越高。可要想好咯。

小皇帝唔唔的頷首。

楊興運說:軍械的事情就暫時緩緩吧,那也是要算上銀子的。以神威軍駐高麗主帥劉整的判斷,眼下高麗軍隊足夠維持高麗國平安,神威軍還在釜山一帶駐有五萬精兵,定能鎮住對面的島倭國。

倒是下一步,新宋國要渡海討伐島倭國,需要高麗出兵維持佔領區治安,屆時高麗能出多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