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6章 信神不相同(第2/2頁)
章節報錯
新宋國還向牧民發放鐵器,老百姓能用上鐵鍋、菜刀和鐵鏟,絕對向著他妹子頂禮膜拜。
而且,他娘說新宋國並不限制、排斥他們心中的神撒滿。新宋講信教自由,愛國、愛家,只需遵守法度即可。
趙玉林的這些招數厲害吶,既不干涉百姓的自由,還要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草原人必然安心接受呼蘭的治理。
呼畢力看完他孃的書信反省自己,覺得是不是對異教徒做得太過分了。他也可以下詔,只要愛國愛家嘛。
然而,這廝一想到實力決定成敗,馬上打消了念頭,眼下的任務是開疆拓土吶,必須要自己最強大才行。
他猛地甩甩頭,集中精力看向大廳中的巨幅軍用地圖。
這些,呼畢力因為不能親眼看見,當然不明白。
他因為連年征戰,鋼鐵都拿去用於戰爭還不夠消耗,當然曉得鐵的重要性,不能輕易用來給百姓製作生活用的鐵鍋,鐵鏟。
但是新宋國有鐵呀,不但有,而且因為河北無戰事,產鐵區穩定,建立起大量的新式冶煉高爐,大幅度提高的出鐵能力,鐵器的生產能力已經遠遠大於從前,供應草原上的鐵器需求就簡單啦。
再說那金花茯磚茶,陝西涇陽的供銷合作社已經完全掌握了製作技術,而荊湖產茶區不斷擴大的茶葉生產又為茯茶製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金花茯磚茶的產量就起來了。
商人有好的商品,草原人賣了牛羊有銀子,自然是哪裡有錢賺就去那裡做營生,況且新宋國在漠北大肆修路、架橋,交通便利了不少,行腳的商人當然願意去那裡販貨啦。
反觀西域就難了,一是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二是生命安全不能保證,通向撒馬爾罕的沿途不但有土匪,還有呼畢力的官軍和官差強買、強買,每走一趟貨都是把腦袋懸掛在褲腰帶上幹活,有多少人願意去冒險?
成都,呼蘭陪著她娘蘇祿赫尼娣到家啦。
小女子從金堂坐上官船趙玉林就曉得了,早早的來到碼頭迎接,熱情的招呼他丈母孃。
蘇祿赫尼娣看到儀表堂堂、恭敬有加的趙玉林絲毫沒有天可汗高高在上的壓迫感,心中歡喜,笑盈盈的下船來仔細打量。
呼蘭上岸就將小馬駒遞給趙玉林叫他抱著,笑哈哈的對著她娘說:往後要住在一起吶,有的是時間看,咱們先回去吧,進了院子讓咱娘好生看個夠。
她娘被呼蘭逗樂了,嘀咕小妮子在說啥呢。
趙玉林笑呵呵的伺候一老一小上車,抱起兒子坐上後面的馬車直接去西門的花溪村用膳。
蘇祿赫尼娣乘坐的馬車穿行在成都的大街上,猶如徜徉在車流人海之中,左右全是生意火爆的街鋪。她驚訝的四下裡打量,連呼不得了啦,果真是個大都市。
呼蘭得意的告訴她:三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吶。玉林哥說是地球上最大的城市。
蘇祿赫尼娣十分羨慕的說她:嘚瑟了,張口玉林哥,閉口玉林哥的,回到成都來就像換了一張臉似的,堆滿花兒啦。
小女子得意的對著她娘翹起了小嘴巴。
一行人來到花溪村口,換乘觀光馬車行進在葡萄架下的鄉間小道上,頭頂就是半熟的葡萄,她娘歡喜的抬頭張望,問誰想出來的主意,真是太妙啦。
呼蘭就更加得意了,拍著小胸脯連呼:看這兒吶,本宮的傑作。把全部功勞都攬到自己身上。
趙玉林在花溪別院前面下車,讓呼蘭陪著她娘一路遊覽,自己進去找老皇帝敘話。
皇后正在大門口看著嬤嬤採買新鮮蔬菜,見他走來馬上歡喜的上去接住,吩咐丫鬟快些通報。
他喊了一聲“娘。”叫別急,攙扶著皇后朝裡面走去。
老皇帝得了訊息很快就和史兒子一路出來接住,迎去花廊下吃茶。
史兒子歡喜的給他講:趙先生此次黃陵祭祀收穫頗多啊,這才短短几年時間,新宋國的變化太大了,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兒都不為過。
老皇帝十分感慨的說新宋的四海一家好啊,大家在一個國度裡和睦相處,一心過日子好啊。
皇妃給他講:老百姓記著咱老趙家的好吶,開封和洛陽的先祖陵都有布衣上香朝拜,還有專人維護,官家心裡歡喜呢。
趙玉林點點頭說:歷史不能忘記,咱們要曉得自己是如何來的,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