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叫買買提的漢子在深谷中發現一塊巨大的青玉,因為在荒無人煙的峽谷深處無法搬運,回家來告訴了村裡收玉的大戶索倫。

索倫到現場看了,確認過後以五千貫錢買下,自己帶人修橋、修路,僱人搬運回來立即引起斡端玉石界的轟動,遠近的玉石商人都跑去觀看,眾人守著巨大碧綠的玉石不斷報價,一下子就漲到五十萬貫錢。

但是,索倫就是不賣,他篤定新宋會越來越平安、富強,要等上二十年,三十年後再賣,他相信黃金有價玉無價,這塊玉石渾然天成的無瑕種水肯定能賣上好價錢。

就在這丫在家裡挖好大坑,正要將玉石埋進自家院子的時候,有人來找他買青玉了,只給三萬貫錢叫他賣玉,理由是代為州按察使買的。不賣,州官就要告他盜竊國家資源罪。

因為朝廷有令,地下的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屬於朝廷。

索倫長期做玉石生意,大量交易的都是小塊玉石,雖然曉得官府有這麼一條規矩,往往都是完成大宗交易之後才按照交易額上交稅款。漸漸的已經成為玉石交易的行規,他不賣玉石,沒有交易就不存在盜竊一說,怕啥。

這丫是個察合臺汗國覆滅後留下的草原人,見多識廣,剛毅的性格叫他天不怕地不怕,自然不怕官府,一場圍繞玉石的爭奪戰就此拉開。

吳謙找來負責守備的李川,要他作為專使立即領兵去斡端平息民亂,不偏不倚,必須客觀公正了結這樁公案。

李川受命後不敢耽誤,立即帶領手下兩千人馬日夜兼程的趕過去,首先將暴民圍住,宣講新宋國公平公正,律法面前人人平等的治國之道,有理講理,決不允許違反王法。

穩住百姓後立即查處違法犯罪分子,將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提刑按察使和下屬官員以及守備隊的幾個死黨抓獲後讓老百姓驗明正身當眾砍頭,宣示新宋國律法無情、官民平等。

索倫見專使鐵面無私,依法辦事,召集長老商議,眾人一致認為朝廷做事公道,是百姓的靠山後將胡亂打砸,造成傷亡的罪魁禍首綁縛送去官府,斡端因為玉石引起的民變迅速平息。

經過此事,索倫老了許多,深感懷璧其罪,直接將青玉上交斡端州府。

李川處置了斡端劫玉公案後因為牽連到知州,擔心斡端不穩,只得自己暫代知州處理州務,接到索倫捐贈的青玉反而不喜,他告訴索倫新宋依法治國,大可放心,不要因為害怕而捐出青玉。

索倫心裡感激,卻是打定主意要捐。

李川沒轍,考慮到因為州府官員貪財,剛弄出民亂之禍,召集諸公商議過後收下青玉,親自去索倫家裡褒獎他的功勞,重獎現銀五萬貫,還在四門張榜公告。

斡端的百姓看到朝廷秉公執法,官員辦事公正,逐漸穩定下來。

透過對此事的處置,讓吳謙看到了李川的謹慎持重,認為李川真正落實了朝廷四海一家,人人平等的方略,適合在西域辦差。

他給趙玉林來信,提議任命李川為西域的防禦使。

此時,成都還沒有確認西域的行政區劃。

趙玉林接到吳謙的來信後很開森,召集諸公議事,認為察合臺汗國,包括烏杵水流域收回來的土地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僅僅劃作一路確實有點大。可以考慮吳謙提出兩路劃分法。

諸公讀過吳謙的書信也是一致同意,將碎葉城以東地區劃分為安西路,啥馬爾汗一帶的新收復區域定為西域路。安西路由吳謙暫代安撫使,西域路由高進暫代安撫使。

同意吳謙提名的李川做安西路防禦使,要求安西路全面,細緻的梳理各地州縣律法執行情況,嚴查各地按察使和守備隊的官吏欺壓百姓,失職、瀆職問題。

要求駐軍對各地守備進行一次嚴格軍紀學習和整頓。

華嶽認為很有必要,新宋國地大,人口眾多,民族複雜且雜居在一起,若是沒有嚴格的律法和人人平等的方略,很容易引發民族矛盾後收拾不住,進而出現騷亂甚至暴民起義的情況,引發地區動盪就得不喪失了。

趙玉林頷首,讓戶部抓緊準備一批救濟糧緊急調運荊湖,看看哪裡受災嚴重,率先發過去。

遊式主動請纓,要親自去慰問災民。

趙玉林準了,要遊式做好防汛救災的督查。他曉得此公因為自己老婆犯事自身難辭其咎,面子上過不去了,想出去做事就隨他去。

散會後,李梁一路跟來給他稟報:多林寺派出僧侶為荊湖百姓祈福,消災解難。

趙玉林心裡好笑,幾句阿彌陀佛就能解決問題的話,他願意坐下來誦讀三天三夜為百姓祈福保平安。他說:寺僧的心意是好的,但是要解決荊湖的水患,消除全國各地的水患還是要靠咱們動腦子去幹。

李梁馬上嗯嗯的點頭,提議朝廷給各大寺院傳旨,要求各地寺院為黎民百姓祈福,為新宋朝廷祈福,透過這些道場把信眾團結到為國家出力做貢獻的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