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大公子的懺悔解釋,他覺得自己兒子是浪子回頭啦,居然歡喜得流下了兩行熱淚,這廝不忍叫兒子看到,揮揮手叫貼身護衛送走。

趙飛燕渡海回到杭州,她老爹因為趙蕤蘭一鬧騰已經了遊玩的興致,返程去成都了。她娘匡思思歡喜的說這些天和老姐妹,老街坊見面了,都羨慕她和國主一起坐著大龍船回來吶。

羨慕:就是看著舒服,心中歡喜想要得到的意思。趙飛燕笑哈哈的說:既然老輩的也想坐坐大官船,咱娘就帶上她們出海去逛逛,看看杭州灣的美景嘛。

隨即便召來公事房主任吳謙做安排。

吳謙卻是猶豫了,覺得不妥。

眼下丹鳳夫人只是一民婦,為了滿足身邊熟人好友的願望竟然動用國主的官船,要是成都的臺鑒們曉得,肯定會有話說。

匡思思本來是一臉的歡喜,吳謙的話還沒講完,她的臉色都黯淡下來了。

趙飛燕也覺得自己說話欠考慮,但她是金口玉牙國主啊,這話已出口,咋辦呢?

她眉頭緊皺的問計於吳謙。

匡思思馬上說:算了,算了,是她想多啦,大龍船不坐也罷。

吳謙趕緊說他有一計獻上:咱國主到了杭州便直接去了琉球,還沒有時間細看兩浙,不如叫杭州府組織百工乘坐官船遊歷杭州灣,一來彰顯咱國主平易近人,福澤天下黎民。二來咱們正好在杭州停留幾日,巡視幾個州縣看看。

而這個百工遊歷,就請丹鳳夫人代勞如何?

趙飛燕歡喜啦,連呼大善,吳公妙計吶,準了。

小女人一高興,放鬆心情後就像在家裡開玩笑似的要當皇帝君臨天下啦。

吳謙見狀也是超級配合,笑呵呵拱手施禮,唱出一句:喏,微臣這就去辦。

趙飛燕和匡思思看到吳謙的表演也是哈哈大笑。

隔日,丹鳳夫人匡思思帶領百工坐上趙飛燕的大官船起航出海,遊歷杭州灣後還要上行去長江口遊歷新修的上海鎮,之後將逆流而上至運河口返回。

趙飛燕則帶著百官沿著運河巡查,去長江邊上會合,從那裡再換乘官船回成都。

兩娘母再次相聚時匡思思開森極了。

女人告訴她:杭州的老輩兒曉得要坐大龍船出海,害怕弄髒國主的寶船,人人都備了一雙嶄新的布鞋在船上穿,看到神奇、華麗的巨大龍船都不曉得如何走路啦。

匡思思眉飛色舞的講著她們一路的遊歷見聞,講著講著自己都陶醉了。

趙飛燕見她娘一臉的歡喜,笑哈哈的說國主的船也是官船,新宋沒得皇帝,沒得龍船。

匡思思不依不饒的說小老百姓就愛叫龍船,不犯法的,國主只有一人,國主的坐船肯定是大龍船。

趙飛燕不和她娘爭辯,攙扶著去船頭吹風觀景,喃喃的說:做國主不輕鬆吶,南邊打擊趙炳殘餘,收復旅宋的行動已經開始,還不曉得如何?

北邊收復漠北的大軍怕都出動啦。

她娘倒是一臉自信的說:無妨,有玉林哥兒吶,準保捷報頻傳。

成都,陳宸接手了利州路之後發現利州的財務收入太低,根源還是交通不便的問題,她要修路,打通成都去利州的陸上交通,讓成都和利州之間既有水路,還有陸路形成互補的快捷交通運輸。

趙玉林熱衷於老百姓致富,處理了中樞院的急務,又和蔣立剛、冬梅一起迅速部署了成都的治安保衛後陪著陳宸來到江油督促修路。

江油:一說是李白的故鄉。在這裡有磨針溪,還有洗墨池,據聞李白在這裡出生。李白為啥叫“李白”,據說是因為李白出生於李花盛開的季節,取自“李花怒放一樹白”的詩句。

然而,他更相信李白出生於碎葉城。

抱著重振漢唐盛世的執念,趙玉林希望神威軍早日收復碎葉城,在那裡修繕李白的故居,讓天下人都曉得咱們的詩仙李白出生在那裡,祖國的碎葉城。

他和陳宸規劃了國道建設後來到江油東門的水碼頭,陳宸看到周圍乾淨整潔的環境,上下的遊客絡繹不絕非常滿意,告訴他這就是江油的生意,這就是稅賦吶。

一路陪同的知州侃侃而談,詳細稟報江油圍繞詩仙李白的故居、遊蹤和詩篇做動腦子,打造江油的吃、住、遊配套的吃耍營生,城池的面貌得到極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