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畢力春風得意的說:所以咱們要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吶,他要親自走一趟南邊,將局勢穩定下來,先將帝國整治妥帖了。

這丫靠過去貼著董親衛耳語,完了坐正笑哈哈的說:這就是董大哥說的:攘外必先安內。對吧?

董親衛已經吃驚的看著呼畢力石化啦。

這廝出身在呼畢力他孃的封地上,父親就是草原帝國名聲顯赫的大功臣,他繼承父親的衣缽治理地方有功,迅速得到呼畢力的青睞,私下裡居然是以兄弟相稱。

這廝清醒過來後連說:不可,萬萬不可,大汗決不能以萬金之軀涉險。

呼畢力卻是十分自信的說:他意已決,不容再議。

接著這丫又笑呵呵的說:塔擦兒重傷後一直高燒不退,就像一隻病貓捲縮在被窩裡,王庭有太后執掌,無慮。大哥不是說漢人講誠信,不會平白無故害人,他要董大哥放心,絕對萬無一失,還有呼蘭在那邊呢。

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董大哥去做……。

兩兄弟促膝長談,密謀到半夜才散去。

隔日,呼畢力上朝處理國事,安排了出使新宋的使團後去給他娘請安,請他的母親蘇祿赫尼娣監國,他要出巡帝國東邊的老營,備戰高麗、新宋國。

蘇祿赫尼娣自然歡喜的接受,這等於是帝國的權力又回到她手裡,一番體恤話後母子告別。

立冬時節,趙玉林回到了翠屏山,馬靈兒一見面就撲進他懷裡抽泣,趙玉林扶住女人,掏出馬瑗的舊軍帽給她戴上,女人忍不住大哭起來。

這頂舊軍帽是趙玉林送給馬瑗的,兒子一直戴在頭上,最後竟然成了孩子的遺物。

馬靈已經收住了眼淚,他指著院子裡的娃說,瑗子走了,就讓他安心的去吧,瑗子會保佑他的弟弟妹妹平安長大,他們都是咱們的孩子。

趙光順帶著一群娃跨進門檻來大聲喊:媽媽,媽媽。爹爹回來啦。

馬靈兒抹乾眼淚不哭了,叫光順招呼姊妹一起出去吃叫花雞,給爹爹接風。

孩子們馬上散開,跑去叫人。

趙玉林帶著一大群娃過江,接著吳雨琦在碼頭柴火雞吃過飯後進城去給他爹孃請安,她娘叫去祠堂看看瑗子。一家人又去祠堂給瑗子上香,添了燈油再回屋坐下。

老秀才說:瑗子勇冠三軍,是咱們老趙家的驕傲,咱們該高興才是,這一頁就算翻過去了。

他問趙玉林,就要過年了,如何打算?

趙玉林說他暫時不走,在翠屏山休息兩日陪馬靈兒去新市看看。

老爺子曉得他這是要陪著大媳婦兒散心,頷首叫去吧去吧。

成都錦官城裡,趙飛燕獲悉趙玉林就要回來了,十分歡喜,正在飛快的批閱奏章,侍女稟報禮部尚書李公來了。

她叫且去小客廳候著,忙完手裡的公事馬上過去問李公:何事急得親自來了?

李公放下手裡的茶碗說:陝西路安撫使遊顯忠來了密信報告草原使團行程,蒙使已經到長安了。

這個使團足足有八十人之多,主事的叫汪罕,據聞他們剛到大同府的時候竟然是三百人的龐大隊伍,邊關只放行八十人入境。

他覺得事情有些古怪,特來稟報。

趙飛燕認為草原帝國的使團也是有點龐大了,太誇張。以往這些草原人鼻子朝天、高傲的很,使團也就是在十人、二十人的樣子。

她誇讚遊顯忠心思慎密,已經約束了蒙使的行動,大善。叫禮部向沿線的關卡州縣發出警訊,務必保守軍事秘密,準備接待來使。

李梁給她稟報:這段時間先是接待了大理使團,三少爺的妹妹,剛送走琉球使臣草原帝國又來使團啦。

趙飛燕淡淡一笑說:禮部忙碌,是在把咱們新宋國的天朝威儀撒播四方嘛,好事吶。

李梁猶豫了一下說:就不曉得草原帝國的使團所來何事,他們還要求要和趙指揮使面談。

趙飛燕冷冷的說:不管他們說啥,都要看他們的誠意了,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不可能在談判桌上給他們。

趙指揮使正在回來的路上,見不見?

那就要看指揮使大人心情啦。

她突然頓了頓,喝下一口茶給李梁講,使團往來,咱們新宋算是這才開始,應該有個章程,咱們對等接待。今後禮部也要派出使團出訪他國,瞭解真實的風土人情為中樞院的決策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