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入蜀,李權為了表示誠意,竟然將兒子李檀的獨生子也帶上同去成都,他這是效仿草原帝國,要將孫子作為人質留在新宋的帝都了。

趙玉林卻對這種押上人質的行為不屑。

這人長有反骨,要反是遲早的事情,歷朝歷代就有不少這樣的經典故事。要根治這一難題,最終還是離不開完善的制度和德仁並舉來解決。

他放下李權這一節,開始細心謀劃山東的治理。

成都錦官城,趙飛燕收到李權反正,山東迴歸的訊息後大喜,召集京城各部副職以上的官員擺宴慶賀。諸公在宴會廳裡走馬燈似的轉圈,互相道賀吃酒,整個成都都是激動歡喜的場面。

次日,新宋朝廷為神威軍的締造者朱從文和吐蕃駐軍主帥李雲清舉行了隆重的下葬禮。

新落成的凌霄閣莊重肅穆,閣樓前面一大兩小的香爐紫煙了,趙飛燕帶領錦官城的文武百官全體參加了兩位國之柱石的靈位入閣儀式。

國主在凌霄閣前昭告全天下,要新宋人記住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他們才是國家真正的大英雄,要新宋人善待為國捐軀的每一位烈士家屬,不能讓為國獻身的勇士在酒泉之下流淚。

隨即,戶部便發出一道文告,要求各地州縣查訪一遍軍人家屬,烈屬,有沒有生活困難需要照顧的,都要登記造冊給予照顧。

各地軍將看到朝廷如此關心重視軍人和軍人家庭更是歡心鼓舞,信心倍增,雄赳赳氣昂昂的奔赴戰場。

西門外的花溪村,張家大院的燈火通明,呼蘭和阿倩夫人還在挑燈夜戰,侍女見呼蘭一臉疲態的挺著個大肚子忙碌,心疼的叫夫人歇著吧,還有明日呢。

阿倩也勸呼蘭去休息,小女子就是不答應,繼續堅持。

花溪的稻穀豐收了,老百姓正緊張的調田,修渠、修路,要將整個花溪的耕地都弄好,叫花溪呈現出溝端路直樹成行,溪流淙淙的自流灌溉新氣象。

吳晶帶著陳柳和朱富貴這幾個大孩子也搬到花溪來新建餐飲娛樂的設施啦,這些娃娃在家裡聽了他們央金媽媽的建議,要在花溪新建幾座大型的叫花雞、柴火雞,還有兒童嬉戲吃耍的好去處,將那些不適合耕種的坡地利用起來。

這就忙壞他們的呼蘭小媽媽啦。

阿倩說:這些天消耗大量的人工,花錢多啦,銀子可是嘩嘩的流出去。

呼蘭卻是蠻有信心的說:無妨,都會掙回來的。她沒想到央金會有那麼多的好主意,相信都能賺錢。

她叫阿倩瞧著吧,來年這裡絕對是一片人山人海的遊玩地。

阿倩見她信心爆棚,指著村外的成溫官道說:官道還隔著老遠吶,要指望城裡人走好幾里路進來吃耍,難啦,怕是人還沒走到,肚子都餓得前胸貼後背了。

呼蘭自信的說:那還不簡單,咱們上奏朝廷,請工部將馬車局的共享馬車站開到村頭,城裡人花錢少少的坐上馬車就進來啦。

阿倩擔心工部的官老爺不看好,怕開通共享馬車後賠錢不幹呢?

呼蘭大氣的說:簡單啦,他們要是不同意,咱們就自己掏錢來辦,就以咱們花溪村的名義辦一個馬車局,將城裡的站點連線起來不就得了。

阿倩開始嘆息了,當真是趙家媳婦不愁銀子花銷。這大半年她經手的花溪村變革改造費就節節攀升,呼蘭眼睛都不眨的叫支出就是,一筆筆寫進賬簿的都是開銷,那賬冊都有整整十本啦。

呼蘭才不管這些,此女只管安排,吩咐:辦了,馬上辦。她隨即便招呼後面的魏人生明日伺候阿倩夫人去工部申報連線花溪的共享馬車。

然而,當阿倩來到工部和裘公商議延伸城裡的共享馬車去花溪村時,卻叫她吃癟了。

裘公見到阿倩倒是非常熱情,可是孟大將軍的小夫人,誰敢怠慢。

但是,當他聽完阿倩的來意就為難了。

城裡的共享馬車倒是都開通了,但是從西門到花溪有差不多三里的距離都在村裡,再加上城裡還有一段沒開通馬車的邊緣街路就有五里地了。開通這麼長一段路肯定要賠得個底朝天。

裘公馬上召集諸班臣工商議,臣工們詳細聽過之後一個個把腦袋搖得像個撥浪鼓似的說絕對不成,城外出行的人哪有城裡這麼多?

絕對是賠錢的買賣。

眼下的馬車局攤子很大,已經沒有多大盈利,不能再攤上這個賠錢買賣啦。

還有,若是咱們執意開通,將來銀子賠的一塌糊塗,肯定有人會彈劾大人為了照顧孟公和趙指揮使的情面,這就成利益輸送啦。

裘公腦子裡咯噔一下像遭到了電擊,只得面有難色的拒絕。

阿倩沒精打采出來,覺得自己太無能了,第一次單獨辦事就給弄黃啦。她沒好氣的對著魏人生撥出兩個字:“回家。”靠在轎廂一角打起盹來。

不大一會兒魏人生便大聲喊:“夫人,到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