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0章 旱育拋秧術(第2/2頁)
章節報錯
眼下咱們朝廷顯得太仁慈,國主太過寬宏大量,並不是好事,需要逐步樹立起朝廷的權威和國主的威儀。
只要咱們依律辦事,公道正派,就無人敢有不服。
直娣似乎理解了,告訴他飛燕國主在處理今年草原帝國使團的事務上就強硬多啦,不但不見來使,還提前安排下慰問被困漠北的老官家和被虜臣子,所有物事上都留下咱新宋的官印,只給了他們十萬貫的新幣便打發走人。
趙玉林給飛燕豎起大拇指點贊,笑呵呵的說這就對咯。咱們想咋幹就咋幹,無懼其他。
飛燕歡喜啦,叫侍女給他續水。
他吃過茶後起身告辭,調侃說不耽誤國主公務,轉身去自己的公房。房間裡面窗明几淨,散發著淡淡的蘭花香味兒。
趙玉林十分滿意的坐下,一個絕美侍女馬上來到他身邊詢問:三少爺吃啥茶?
他說剛吃過吶,來杯白開水吧。
正要閱讀文稿,卻見杜凡進來了,兩人移去會客廳坐下。
杜凡笑呵呵的說趙指揮使在花溪村出了不少新鮮事物啊,戶部原來不看好的官員都後悔沒跟著三少爺出城下鄉啦。
他淡淡一笑說:杜公過獎了,一切都還在實踐吶,要過上一年兩年才清楚行,還是不行。
杜凡點點頭,很有信心的說其他的他還不敢下結論,就那拉直道路溝渠、整理田地的舉措便極有成效,據聞,可新造出兩百畝田地吶。
花溪村搞的議事會絕對是一個創舉,他認為這個議事會解決了過去僅僅是都保、總都保一人說了算,稱霸鄉里的問題就是大善,應當在全國鋪開來做。
趙玉林笑笑說還在實踐呢。鄉村是咱們朝廷最低階的管治區了,的確需要強化管理,還得依據各地鄉村的大小和人口多少細細謀劃。
杜公不住的點頭,問他如何想出來的旱育拋秧?旱育,解決了幹春無水的難題;拋秧比起插秧省事多了,會節省大量的人工。定是個先進的種植方式,哥兒是如何想到的?
趙玉林說:他看過布衣插秧,短時間內必須將秧苗栽插完成,不能誤了農時,那個時間段非常勞苦,才想出這個辦法來試試。
杜公不相信了,認為他早就曉得了。農事司小執事給他呈上來的方略很詳細,一步步如何做都是清清楚楚,不可能僅憑空想象嘛。
趙玉林十分無奈的說真是的呢,是花溪的那幫小執事群策群力的結果,還要實踐過後才知道行不行吶。
杜公咬定是個好主意,告訴他播種時節要親自去看看,農事司的官員都要下去觀摩。
他疑惑的問杜公是不是太著急了?
還是先派些人跟蹤,等這一季摸索出經驗了再勞累諸公吧。
老頭兒將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似的說時間不等人吶,哥兒為農事如此操心,戶部的農事司為何就不該再加把勁兒?
趙玉林不再勸他了,給他講到時候就一起去,現場演示給他們看。
老頭兒歡喜的告辭離去。
花溪村雖小,村裡的變革卻在城裡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不只是杜凡的戶部震動,工部的裘公得到趙玉林要在農村建立收集潲水搭配養豬的養豬場,建立沼氣池將豬糞、雞糞發酵後餵魚,肥田的生態種植、養殖模式時也吃驚啦。
這中間的沼氣池就是一大發明創造,裘公看到啥進料口,出料口,產氣室啥的一丟丟的新名詞驚為天書,再看裡面要全部使用土水泥塗抹就曉得趙玉林又搞出了一個稀世罕有的神器,連連讚歎吶。
剛開始的時候,這位老先生還在懷疑趙玉林真如那些官員說的,就是帶著他的小老婆出城玩玩。看到花溪村開始大規模修建道路溝渠時才明白趙玉林決不是鬧著玩的。
等到他聽說花溪村為了收集修路用的碎石,發給每家人一把錘子,讓平民布衣自己收集石頭錘爛了挑去路上記工給報酬更是拍案叫絕,此舉不但解決了碎石鋪路的事情,還叫百姓將田地裡,房屋四周的石頭全清理啦。
趙玉林還在忙碌,順直娣進來問他還不走?
國主要哥兒侍候著回家吶。
他這才發現有點晚了。
直娣笑眯眯的說央金妹子要她同行,先走啦。
趙玉林過去挽起飛燕回家,上了馬車女人問他:杭州府史公他們就要到成都了,哥兒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