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2章 國主來賀喜(第1/2頁)
章節報錯
餘街當即驚歎,大呼咱三少爺才是治水的行家。
趙玉林的老臉馬上熱得滾燙,幸虧他上了點年紀,臉皮足夠厚,若是才出宜賓那陣,小臉蛋肯定又紅撲撲的像個小蘋果啦。
他稍一遲疑,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說:先賢的治水經驗要好生挖掘,眼下咱們的工具、材料,技術還不夠好,需因勢利導治水,要想徹底根除水患還任重道遠呢。
老曹連連稱是,年年治水年年治,真是愚公移山啊。
趙玉林說有一個地方可以改進了,就是那個飛沙堰,下一次咱們可以準備足夠多的土水泥,用水泥拌合砂石澆築而成的飛沙堰就不怕江水衝擊,皮實耐用多啦。
餘街和主事的都是點頭答應,連說:“善吶,大善。”
三人來到庭院中的一棵大銀杏樹下吃茶。
老曹說川蜀之地的水患嚴重,荊湖的大江水患更嚴重,治水的事兒要幹起來真是一輩子都幹不完。
他給餘街提議,各地水務司剛剛建立,就選一批有治水經驗的來成都好好看看都江堰,學學崇德廟裡先賢的治水精髓,對於新宋全國的治水很有幫助。
趙玉林點點頭補充一句:讓他們來成都看看,也是讓這些屬地官員有歸屬感。下一步打算就在成都附近選擇一個村子對土地進行整理,探索如何增加老百姓的收益?
老曹問他還要如何探索?
修造錦官城不是就將光華新村全部都變成小鎮了嘛,這不就是一種探索?
趙玉林笑了,給他講那是一種模式,全國更多的地方還是要考慮讓土地的產出更多,老百姓掙錢的能力提高才能變得富裕。
老曹覺得太複雜,讓他說說眼前咋辦,叫餘街好生謀劃一下,把都江堰再修一修,做成新宋國治水的典範,要讓全國各地來成都學習治水經驗的都看得見,摸得著,能帶走。
呵呵,老曹幾句話就高瞻遠矚啦。
他給餘街講:曹國主的意思是先將都江堰修繕好,充分發揮調水的功用。再就是將蜀王治水的訣竅、包括後人總結的治水經驗都找出來編撰成書叫他們帶走不就成啦。
老曹哈哈大笑,豪爽的說就是這個意思。
崇德廟也要給他好好修一修,表一表蜀王治水的功績嘛。
仙人闆闆,他倆一到都江堰就這裡拱火,那裡點炮的,這趟導江縣之行轉運部又要花出一筆不小的銀子啦。
那個在後面站著的導江縣令兩條腿早已累得不行,聽到趙玉林和老曹指點江山似的安排心裡依然是歡喜得不要不要的。心道他的這個導江縣因為有都江堰的存在真是福地,隔三差五的就有朝廷大員來往,銀子還是毫不吝嗇的花銷。
這丫正在神遊吶,老曹突然轉臉過去問他:“三少爺大婚,導江縣準備得如何了?”
縣令思想正開小差,竟然沒有回他話。
餘街不悅的提高聲調說:“曹國主在問話吶,導江縣準備的如何了?”都江堰主事馬上撞了他一下嘀咕起來。
這丫才驚醒,得了提示後嚇得又去跪倒回話,老曹心裡不悅都不扶他了,只叫站起來說話。縣令稟報已經做下安排,城裡正在清理打掃,守備也開始上城值守啦。
老曹面無表情的頷首,叫他回去細細查過,切不可大意。
待縣令離開,他才說城裡肯定熱鬧無比,都在歡喜過年等著吃三少爺的喜。這裡的民工也散了,趕著回去過年,咱們不妨過江去看看沿途的人家日子過得究竟如何?
呦呵,這是曹國主來了興致,要深入山村體察民情啦。
趙玉林看向都江堰主事,叫去尋幾個過年禮包來,曹國主要下鄉走親戚,總不能空著手噻。
老曹高興了,叫走起哇。
眾人出來就要過江,那都江堰主事慌不迭地找過年禮包去了。
其時,堰口的鐵索橋早已建成,來往的人們或牽馬,或趕著大車,或走路透過索橋進出蜀地,這裡已經成為一條繁忙的交通要道,將近過年了才逐漸清淨下來。
他們走過大橋,見橋頭端正站立著四個兵勇警惕地注視著周圍,老曹誇他們不錯,精神頭很好。
趙玉林笑呵呵的說:過年啦,曹國主有賞。
柯鎮邪立即將裝好新幣的紅包送過去,老曹一個個交到士兵手裡叫盯緊了,這座大橋連線吐蕃和咱們蜀地,絕不容許有半點閃失。
幾個兵勇激動啦,要見到曹國主和三少爺可是難上難,更何況今天一下子見到三位朝廷大員,還收到了曹國主的大喜紅包。
呵呵,一個個歡喜得不要不要的,都挺直腰板保證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