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兩浙的亂象,已經升任中樞院副職、都察院正使的華嶽高興的說兩浙眼下就是一盤散沙,完全可以調兵直接進剿之。

曹國主也是這個意見,兩浙的華亭,慶元府和溫州都駐進了大軍,再加上投誠過來的民軍帶路,拿下兩浙路沒有問題。

但是,丁公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咱新宋昭告天下,敦促兩浙自行拆去自立割據政權已經奏效,應該再新增一把火,促使其進一步瓦解,並且限定歸順的時日,做下最後通牒,這樣一來天下人絕沒有話說。

趙玉林聽著就想笑,打個兩浙還要弄如此複雜的程式,真是文化人辦事不嫌麻煩啊。

然而,範公和杜公都發言表示贊同,看來有這個主張的還不在少數吶。

他想了一下提議就以兩月為限,兩月過後,兩浙還不放開關隘歸附,咱們就提兵過去接收。這裡再請諸公做些文章,聯絡兩浙熟悉的臣工奉勸其順應天時,算是咱們做到仁至義盡啦。

諸公當即贊同,接著討論內附官員的任職事宜。

趙飛燕歡喜的給大家講:謝公第一個投奔咱們之後,玉林哥兒立即提議給予任職並公告天下,兩浙的那些個官員就坐不住啦,呼啦啦跑出來好幾百人。這次咱們要是再公開宣告任命,兩浙的官員怕要全都跑過來了。

諸公聽得是滿堂歡笑。

他吃下一口茶卻說:不一定吶,咱們也不能見人都給官做,那些原來在偽朝廷裡做事的還需要逐一審查核實才行。

他提議先將華亭縣,慶元府和溫州的官員整理一下,改由咱吏部頒發公文任命以穩定這些地方。同時也讓兩浙的地方官看到新宋的誠意,再不投誠歸順今後恐怕連個同級的地方官都做不成了。

至於那些個臨安府中的投誠官員就暫時不任命了,人數太多,良莠不齊,讓他們都到成都來,待咱們甄別核實後再行任命。咱們首先以後補的身份從他們投奔的那天起計算俸祿,令建康府兌現薪酬,安排官船都送上來如何?

李公馬上贊同趙玉林的意見,他指著檔案讓大家看,好些人的官職還是前朝的尚書、侍郎、給事中什麼的,這叫啥了?

難道還想我等繼承他們的尚書、侍郎官職,給予同樣官位俸祿安置嗎?

顯然是在做春秋大夢。

諸公立刻鬨笑起來,點頭頷首的連呼“善,大善。”贊同趙玉林說的先任命那些地方官穩定政局,其餘的都請到成都來住再議。

趙玉林給他們講:眼下還有一個急迫的事情,就是兵部要立即擬定兩浙的應變方略。

幾個地方官一旦任命下去,各地的主官就有想法啦,那些願意投靠咱們的州縣肯定還有一波。這就需要咱們的軍隊很快的進駐,防止兩浙對內鎮壓引起流血衝突。

老曹馬上點頭說:這個就是兵部的責任了,屬於軍事機密,請飛燕國主自行排程安排。

趙飛燕立即看向趙玉林。

他說:國主掌軍,自然由國主安排排程,無人敢有不服。他還要去都江堰檢視水利歲修就不參加廷議了,相信兵部會為國主謀劃出萬全之策。

諸公立即愣神。

旋即又恍然大悟。

這是趙玉林要讓趙飛燕獨處軍務啦。

眾人馬上歡喜的說自己的事務還多,各有忙碌,一個個的都給趙飛燕告假,藉故離開錦官城。

出來,老曹就說他也要去都江堰看看,水部立即來人通報餘尚書要陪同前往,老曹卻叫餘街不急,他們是隨意走走看看。趙玉林說左右無事,咱們這就出發,兩人上了馬車直奔都江堰。

出得城來,老曹問他就那麼放心?

趙玉林說小事一樁,兩浙猶如行將就木的老朽早就癱在那裡了,就是飛燕考慮不周,還有兵部一幫參謀吶,怕啥?國主總要執掌兵權,排程三軍的。

老曹沉思片刻,點點頭說也是的,就讓咱們的國主真正作一次主。

他放下了心事,看著晴空萬里的心情大好,又要趙玉林和他賽馬,理由是時間不早了,趕上一程免得天黑了叫衛士們著急。

呵呵,這位做過國主的大將軍還是喜歡騎馬奔跑馳騁的感覺,已經迫不及待的叫停下馬車,牽馬過來了。

趙玉林騎上自己赤電駒跟在老曹身後催馬飛奔。

錦官城裡,趙飛燕就緊張啦。

她拉過央金問哥兒這是咋回事?

不管軍務啦?

央金笑著說哥兒這是在交權,要告訴諸公神威軍是國主掌控下的新宋軍隊,妹子只管排程便是。

順直娣說眼下苗尚書在建康府未歸,咱們只能請副使和參謀來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