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上的兵部尚書史兒子說眼下兩淮更急,到處都要用兵,哪裡還顧得上川陝?

再說了,鞏昌府隔著關中遠吶,關中奪回了那麼多要地,丟一個兩個無妨,要是建康這邊危急,京畿重地不保,那才險了。

他的意思是:有精力都用在臨安吧,其他地方都隔著八帽子遠,管他做甚?

麻麻德,那還說個剷剷。

要說丟地,現在川陝收回的可多啦,從潼關到寶雞,再從固原到青野原,上千裡,自然是夠得丟了。

問題是地方官員若是不戰而逃,不戰而退都是死罪吶。

那不是正好叫史兒子逮著把柄收拾了?

就在臨安皇帝和臣子瞎掰的時候,蒙軍已經截獲了川陝制置司發給臨安的軍報,草原大汗得知曹友聞要提兵解會州之圍,立即意識到是整個關中,甚至是西北宋軍都會有所動作。

因為曹友聞手裡只有新募的三萬兵馬,他哪來的條件用兵?

大汗很清楚,只是鳳翔府出動,他不怕。

一旦整個川陝制置司聯動,必須得高度重視。

因此,他立即給闊端飛鷹傳書,嚴令做好戰場的偵查,令汪氏顯立即起事策應會州戰役。

擴端看到他老子的密信之後,反應卻沒得他爹那麼緊張。

一個是他在靈州早已佈下一子,留下了威懾固原的力量,不慌。

第二是戰場情報匯總後顯示,宋軍出岷州、進寧遠縣威脅鞏昌府,並沒有進兵會州的跡象。

擴端判斷宋軍這是要圍魏救趙,馳援會州,但是並不想和蒙軍直接開戰。因為他們的朝廷才和咱大蒙古國簽約議和嘛。

弱雞小宋,只有捱打的份,還敢有造次?

不過,有他老爹的提點,再加上那趙棄兒最喜不按常理出牌,連關中都敢下手去偷。擴端還是下令加強偵查和戒備,傳信汪氏顯立即改旗易幟歸順大蒙古國。

此時的汪氏顯,已經像熱鍋上的螞蟻,緊張的不得了。

岷州和寧遠都有宋軍大舉進犯,他的老巢眼看著就要不保,他還沒有打定主意歸順哪家?

所以,他猴急猴急的派出自己的大兒子,提兵兩萬鎮守鹽川鎮下面的石門,意圖阻止宋軍抄他的後路,自己坐鎮鞏昌府嚴防死守。

他心裡還有點僥倖心理,認為蒙軍重兵集結河套,好比在宋軍頭頂懸著的一把達摩斯克劍,趙棄兒就是要攻他也不敢冒險大舉用兵。

現在,擴端皇子來信了,他究竟是立馬起事降蒙,還是降宋呢?

其實,早先他是打算降蒙的,蒙軍滅了他的國,本來是深仇大恨,歸順大宋可以繼續和蒙古鬥,這是大義。

但是蒙軍強大呀,不降蒙降宋,將來宋國滅亡不是還要投降一回?

然而,這兩年他發現西北的宋軍突然強大起來了。

新出現一支軍紀嚴明、軍器先進的神威軍叫他損失巨大,還丟失了秦州這塊待賈而沽的重要籌碼。

而且,他發現連蒙軍都啃不動神威軍了,還被他們趁機搶去了關中這塊龍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