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曹說那咋行?

還有貴州的軍務呢?

他說貴州的軍務還是由友萬兄領著,自己安排一名副職操辦。

曹友萬不幹了,連連推辭,說他才疏學淺,如何擔當得起這麼大的責任。

趙玉林說再困難也要抗住,必須擔起來。他進一步解釋,眼下最熟悉情況的就是友萬兄,既瞭解廣南西路又清楚新宋的制度,還在關中親歷了神威軍的變法。最能結合廣南西路的情況去做好穩定,進行變革。

他不去做,叫誰去做?

眾人沉默了。

老曹問他,即便這樣,只是友萬一人,還是做不好廣南西路的事情嘛。還是要派出成都的官員前去施政。

趙玉林點點頭說:那是自然。

眼下有兩個辦法組織人才:一是從府衙裡抽調,但是成都經過歷次抽調,還能抽出來的官員已經不多。

二是選拔,他回來時進城,發現各地來成都趕考的學子不少了。吏部和學事司可以知會這些學子,立即組織一場選拔考試,選拔青年才俊。

趙玉林給諸公講:咱們將基礎紮實,熟悉擁護咱們新社會理念的學子選拔出來授予草堂書院大學三年級資格,明確告訴他們將直接去廣南西路實習試用一年。

只要這些學子所做的公事沒有重大失誤就能拿到草堂書院的大學畢業生文憑留用,公事做得好了,成績突出的咱們再授予進士身份。

這是趙玉林在推行文憑制,弱化一考定終身的科舉了。

過去朝廷是沒有這些說法的,不外是學子們參加了鄉試,取得秀才資格後繼續去參加各級考試。直到取得考試資格後參加朝廷組織的會試殿試去考取進士。

這次因為急需用人,趙玉林提出了在實踐中選拔青年才俊的辦法,絕對是一道新鮮菜。

諸公馬上來了興趣,這個就是對學事、對用人制度的臨時變革。

趙飛燕發揮她的速記天賦,手上不停的記錄著。

他認為:那些想幹事,又擔心自己學的不牢固的年輕人肯定願意走這條路。眼下咱們最需要的就是做事的人,正好排上用場。

丁公來精神了,趙玉林幫他找到了解決廣南西路用人的辦法,他這個當國主的立馬大手一揮說:這這麼辦了。就請禮部領著吏部一起為新宋國選拔一批才俊去廣南西路。

接下來曹友涼火爆爆的稟報了荊湖南路的情況。

由於新宋沒有接管政權,孟鞏也沒有接受新宋的招安,只是默許了神威軍進駐,這就叫曹友涼看到爛事想管,癢癢的又難以下手,著急的火氣上湧了。

曹友涼十分清楚,他領著大軍吃住在荊湖南路,用度全靠成都轉運卻毫無寸功,不是在那裡吃乾飯嘛,會叫兄弟部隊笑話的。

曹友聞也在替他小兄弟著急,問咋辦?

要不還是像廣南西路那樣直接過去接管了?

李公立即說不可,那樣的話會導致孟公和東邊還沒有歸附新宋的路認為咱新宋恃強凌弱,在搞擴張內鬥。

趙玉林也點點頭說:當初咱們進去的目的是為了守著大江保安穩,拿到向嶺南通航的便利。

眼下這些都辦到了,友涼兄已經是大功一件。不別糾結於得失的多與少。

他繼續講:往後荊湖駐軍沿著水路展開清匪反霸,派出工作隊幫助百姓識字打官司。組織工匠營完成零渠的修復通航任務,將沿線的供銷合作社建立起來。

這樣幹,神威軍就在當地宣傳了新宋國的新社會理念,樹立起良好的口碑,將一切惡勢力清除了老百姓肯定喜歡。神威軍沒有爭權奪利,當地官員也無話可說。等零渠通航,建立起供銷合作社,開了商號就會盈利賺錢啦。

眾人跟著頷首點頭的議論起來。

曹友涼說軍隊抽出人來做宣傳可以,但是他還是需要成都再去些人幫助宣傳。

吏部尚書範鍾說:那就在這次考核選拔出來的才俊裡撥一批去荊湖。

趙玉林給範鍾豎起大拇指點贊。

丁公掃視大家後拍板,就這麼辦。

回去,趙飛燕興奮的要他繼續將選拔才俊的事情在說說,李公叫她去主持選人吶。

趙玉林十分的無奈,曉得這老頭兒要拉他的夫了。他親自來出題考核學子的時事,告訴飛燕乾脆這道試卷的閱卷事務他都包了。

兩口子忙了一整夜才完成任務,其他的事情就不用他操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