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燕和李公都是一臉的歡喜,老爺子笑哈哈的說那大越的黎樹終於上道了,發下文書還做咱們的屬國,按照和大理一樣的互市規矩做買賣。不過老夫可是真的答應了他,咱們暫停和大理國半年的玉石交易。

趙玉林說的說家事小,國事大,通知魯師傅按照國書議定的辦吧,無妨。大理國也該長長記性了。

老曹告訴他們對李雲清的西征軍的排程安排,接下來就要加大西寧、昌都和康寧三州的道路修造了。

丁公說曉得的,還有軍械輜重的運輸不能馬虎,邊軍將士流血又流汗的,咱們必須思慮周全。

趙玉林很開森,川蜀這一幫人終於凝聚起來形成合力了。

他給丁公提議,還是請老曹再去一趟黃州見見孟大將軍。眼看就要年關了,孟將軍那裡肯定缺銀兩,老曹正好雪中送炭。

同時,請孟大將軍准許神威軍進駐湘水一線,往後咱們要和南越做生意了,少不了這一條便利的水路。

丁公擔心時間緊了點,就要年關了啊。

老曹倒是欣然同意。

趙玉林說日程是緊了點,要不大將軍這就出發,直接去嘉定帶上五百萬貫新幣東去黃州。

丁公立即說如此甚好,曹公且快去快回。

老曹不敢耽誤,馬上回去準備行程。

江東的臨安,史兒子的弒君叛亂沒能抓住偽帝趙炳,此人從他老爹尋花問柳的密道逃脫後在城外調集他的新御林軍打進臨安,雙方勢均力敵,在城裡拉鋸爭鬥了十日都是筋疲力盡的誰也不能吃下對方。

臨安城裡打的血流成河,江北的餘街領軍卻是誰也不幫,這就讓史兒子和趙炳乾脆在臨安城裡割據起來了。

趙炳認為這樣下去非常不利於他繼續做皇帝,思前想後的覺得臨安朝廷暫時還不能沒有史兒子這根柱子撐著。否則他就是打下臨安也不能號令江東了。

謀定而後動,趙炳迅速派出使者去和史兒子談判,許給史兒子宰輔的大位,不追究史兒子叛逆謀反的罪行,兩人合作重掌臨安小朝廷。

使相和趙炳在臨安城裡拉鋸日久也是覺得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老百姓都把他倆看白了,啥子血脈純正的皇帝,祖傳的皇權和取義守節?在他們這些人身上都是騙人的把戲,虛的。他們要的就是權力,根本就不顧及百姓的死活。

這個時候趙炳向他揮動橄欖枝,史兒子肯定樂意接受,有了趙炳就有了他正統皇帝的幌子嘛。

趙炳還讓他繼續做宰輔,一樣的大權在握,休戰罷兵之後大家都能好好的睡下安穩覺,放鬆下來過個年,皆大歡喜啦。

他倆迅速走到一起細談,確定了城裡的駐兵的人數和各自的責權利之後兩人再次重組臨安朝廷。

臨安城裡終於散去硝煙,雙方各自回去洗澡換衣服,商議戰後重建啦。

但是滿目瘡痍的臨安要怎麼樣度過眼前的難關呢?

咱們的史相再次發揮了他的大智慧。

首先一條就是堅決擁護偽帝趙炳的裁員、簡政。因為房子打爛了,宮殿打垮了,傷殘官兵要優撫安置,這些都要花銀子吶。

他毫不猶豫的將朝中官員的薪酬砍去一半,還大呼自己是帶頭執行皇上的口諭,節儉辦公事。

這第二件事就是向城裡的大戶和各地富商攤派救國捐,要這些人掏銀子來維持朝廷的運轉,江東的百姓敢怒不敢言,四處的天空都瀰漫著詛咒和謾罵,還是心有不甘的將銀子上交給史相。

第三件是又將目標瞄準了川蜀,大家都曉得川蜀有銀子,史相更清楚那趙棄兒富得流油,他開始打算,還是要從趙棄兒身上弄點銀子才好過年。

這個世界就難得有太平日子,臨安朝廷才休戰,大理國的朝廷又幹起架來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小皇帝的侄子,他哥的大兒子段行智認為皇位本來是自己的,卻被自己的大伯拿了去,一直心有慼慼,靜悄悄的謀劃著收回權柄做皇帝。

當年他老爹就曉得這個兒子好走偏門,沒有將皇位傳給他,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段小林的爹。

這是大理國皇位更迭的正常變動,前任皇帝都還健健康康的在天龍寺練功修行吶,沒有篡位奪權之說。

然而,段行智等不及啦,他已經接近不惑之年,現任皇帝也是春秋正盛,等到人家不想幹了,要傳給下家,肯定要找個年輕一點的噻,皇位自然就會落到段小林這樣的年輕後生頭上。他辛辛苦苦的忙碌大半身就毫無意義啦。

所以,這丫第一個要乾的事情,就是將段小林踢出朝廷。

他抓住段小林的鎮南王府營生大做文章,大肆給一幫反對小皇帝的臣子行賄,組織起一條強大的陣線將目標對準鎮南王段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