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林搖搖頭,淡淡的說只要不做殺人越貨,違法亂紀的事情就不抓,有時候留下他們給大理透透風也不是壞事。

覺明告訴他永善寨的戰況,寶文立已經領兵過去了。

趙玉林曉得,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過,再是意料之中,他也不希望看到和大理刀兵相向。因為那裡有他的親妹妹在昆明瞭,那個地名還是他給趙思涵要求定下的。

這時,覺明聽到碼頭熱鬧起來。轉頭望過去,看到又是一眼望不到頭兵船上來,心情大好,問他都回來啦?

趙玉林苦笑,說平叛哪有那麼容易,只是寶文立的二縱回來了。

覺明開森啦,樂呵呵的說文立回來就行啊,有二縱在,足夠了。

原來,覺明師父心裡在擔心大理兵打過來呢,這些年師父日夜操勞,辛苦了。他舉起酒杯敬覺明,請他放心,新市安全著呢。

趙玉林吃完飯告別師父登船,繼續趕赴永善寨。

臨安朝廷,皇帝剛接到仁懷平叛大勝的訊息,立刻又收到大理國進犯的情報,糾結了。朝堂上有的主張派兵支援,有的又擔心北伐失敗後北蠻來犯,無兵抵擋。

因為北伐觸怒了北方崛起的草原大國,蒙軍已經決意南下,各地都在發求救的急報了。

已經身為兵部尚書的史高治恨不得趙玉林死,他出班奏報神威軍戰力強大,定能短時間平定仁懷堡的叛軍,就由神威軍自己去解決大理的邊患。

諸位大臣都覺得有點見死不救,落井下石的味道,卻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何況那趙棄兒也沒有請求朝廷出兵。

於是,這些人便一丟丟附議史兒子的主張,讓趙棄兒自救了。

皇帝有點看不下去,著戶部給趙玉林送五十萬貫關子幣作為軍用。

這裡的關子也好,會子也罷,其實都是大宋印製的錢引,雖然越來越不值錢了,還是在市面上流通的錢幣。

散朝後,小太監給皇帝說長壽宮有請,他曉得太后有話說了,便叫擺駕去了他孃的宮殿。

太后等皇帝坐下後說北伐失敗,勞民傷財,百姓怨聲載道,下道罪己詔吧,堵住那些反對者的嘴。

皇帝吃驚了,他娘竟然要他這個天之驕子向全天下的人檢討自己的過失,可是他的親孃呢。

北伐失敗,皇帝就鬱悶起了,他老媽再這麼一說,心情更差,勉強答應後告辭,甩袖離去。

太后看著皇帝離開,心裡恨著這個不真氣的兒了。

想當初,這娃兒不顧母子情深,鼓搗從她和老太師手裡弄走權柄,躊躇滿志的搞北伐,結果整的損兵折將不說,還開罪了北蠻,那可是一頭野蠻兇狠的吞天巨獸啊。

簡直是氣死老孃了,給他說議和,還就是不聽吶。

如今又開罪了朝堂上的主和派,都是掌握著大宋重要權柄的實力派人物,真是內憂外患啊。

她心裡在嘆息了,哎,咋就生了個只會泡妞練書法的文藝兒呢?

此時,趙玉林已經到了永善寨,這是他不到一月的時間第二次到永善來了。

魯有朋一見面就說哥兒終於到了,再不來,他就要精神崩潰額。

趙玉林笑呵呵問有那麼嚴重嗎?

咱在漢中,關中遇到的險情還少了?

老魯說那不一樣,這裡是咱神威軍的老根據地呀,不能半點有失。

他告訴趙玉林,寶文立留下副縱隊長在這邊,自己領著三千人馬去了石門,根本不用擔心。倒是眼前的這股敵人咋辦?他們好像佔著不走,也不打了。

趙玉林說不急,讓兄弟們修整兩天,積極備戰,看看對面曉得咱們回來了的反應再說。

趙玉林不想和大理幹架,一來他們本就是親戚,二來還有他海內是一家的觀念,他不想人為製造你死我活的仇恨。

大理國皇宮,小皇帝已經收到趙玉林回到新市的情報,估摸著他已經在永善指揮作戰了。

小皇帝心裡很不情願的打算下詔退兵。

諸般大臣也是獲悉神威軍在仁懷堡大勝,已經班師回新市,感嘆這種閃電般的速度,更覺得戰勝無望,附和了皇帝的意見。

但是退兵容易,如何善後呢。

眾人一下子就想到了鎮南王的兒子段小林,他娶的媳婦不就是神威軍指揮使趙棄兒的妹子嘛,就由小王爺夫婦去談和,做善後事務。

於是皇命迅速從大理皇宮傳了出來。

然而,邊界上的石門寨敵我雙方還正在交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