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格爾艦隊實力雄厚,除了到來的13艘主力艦和1艘航母,剩下還有多達72艘死亡之戟巡洋艦,上百艘獨角級驅逐艦。

至於更小的飛船,因為沒有空間安裝曲速引擎,所以是無法跟隨艦隊行動的,除非維格爾人有一艘能帶著整個艦隊一起超空間跳躍的母艦。

儘管如此,維格爾依舊有足夠的力量用來應對眼前的局面。

“通知那些愚蠢的土著,讓他們不要露頭,我們就依靠這條隕石帶與敵人兜圈子,他們的主力艦想要發揮火力優勢就必須有射擊角度,所以是絕對不可能冒險穿過隕石帶來追殺咱們的!”

來特子爵並非酒囊飯袋,帝國與維格爾人交戰多年,維格爾艦船的情報還是收集了不少的。

維格爾主力艦身形細長,雖然減少了正向被彈面,但要想調整姿態就會困難一些,它們並不靈活。

如果只是用主炮遠距離狙擊的話,只需要微調艦艏即可,但是隻要陷入混戰,艦艏軸炮的設計就顯得很笨重了。

於是,

只要能讓對方的主炮無法開火,那麼來特子爵就認為這仗還能打。

起碼能堅持到帝國援軍的抵達!

不過可惜的是,

他顯然還不知道陸峰並沒有幫他傳送求救訊號,援軍有可能是陸峰,但絕不會是帝國。

馬坎知道帝國人打得什麼算盤,他倒是沒想到帝國真在這裡藏著一支雜牌艦隊,他還以為來特子爵只是在做無謂的掙扎。

“這是巨獸級?這裡怎麼會有如此古老的戰艦,看起來還很新……難道這裡藏著一座遺蹟?”

馬坎眼前一亮,心中愈發貪婪。

維格爾人祖上就是依靠挖墳發家的,現在馬坎的領土上就有妖精重工和星際製造集團的遺蹟,所以認識巨獸級並不意外。

既然對方是鐵了心要跟自己圍著隕石帶“秦王繞柱”,那自己就陪他們玩玩。

“命令,巡洋艦隊配合艦載機兵分兩路,繞過隕石帶,從上下兩個方向包抄敵艦隊,碾碎他們,將勝利帶回給我!”

“如您所願,領主大人。”

隨著馬坎的命令下達,艦隊中立刻有大量巡洋艦和驅逐艦脫離編隊,然後朝遠處的隕石帶兩端匯聚過去,主力艦隊這邊只留下了很少一部分護航編隊。

馬坎自信,這座星系沒有艦隊能夠對他的主力艦隊構成威脅,如果真的有,那麼再多留下一些護航編隊也作用不大。

護航編隊的主要作用是輔助和充當防空火力網,以免混戰時主力艦被轟炸機集火。

此時主力艦距離隕石帶還很遠,對方戰機根本不可能大搖大擺的殺過來,所以馬坎才做出瞭如此判斷。

事實的確如此。

在發現馬坎派來大量巡洋艦和驅逐艦對自己進行圍剿,聯合艦隊如臨大敵,第一次上戰場的天際星艦隊更是手心冒汗,呼吸粗重。

“不要慌,只要對方的主力艦不參戰,我們就還有機會贏!”

來特子爵在頻道中給自己的艦隊打氣,同時操心的將對方兩型艦船的引數共享給自己的坑爹隊友。

死亡之戟艦長400餘米,算是正常體型的巡洋艦。

不過相較於維格爾戰艦傳統的狹長造型,死亡之戟採用“山”型船體,造型從單一矛頭變成了有三個矛頭的三叉戟,看起來要寬了不少。

這樣獨特的設計是為了滿足其功能性。

一是能在船身上加裝更多的轉向引擎和火力點,方便在混戰中保持靈活的姿態和充沛的攔截火力;

二是為了更大的船內空間,用來搭載更多的維格爾攔截機、登陸艦和陸戰隊。

維格爾主力艦是純粹的火力船隻,機庫很小,一般也不管登陸的事。

為了分擔航母的壓力,每艘死亡之戟都會額外搭載一箇中隊的長槍式攔截機以及8艘強襲登陸艇。

之前奪取尋覓者號的登陸艇就是從死亡之戟巡洋艦上面起飛的。

至於獨角型驅逐艦,這就是一種量產型的炮艦了,配有更靈活的小型鐳射炮以及兩座重型導彈發射器,主職防空、反護衛艦和掃雷。

可以說,這兩型艦船的配合,足以應對聯合艦隊在隕石帶中的佈置。

無論是對方想要依靠隕石帶中的混戰,還是製造陷阱,維格爾分艦隊都能以鉗形攻勢扼住敵人的喉嚨,然後讓後方的主力艦隊來進行最後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