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條略顯纖細的金屬環帶在衛星遺蹟的一端合攏,形成一座巨大的圓環,直徑足以將瘦身過的遺蹟裝進去。

所謂瘦身,便是用艦炮對著遺蹟的外殼進行轟炸,將那些塵封的岩石外殼敲掉,以減少遺蹟衛星的直徑。

經過瘦身的遺蹟衛星直徑997公里,剛好能透過空間門。

遺蹟的後面被裝上了上百座一次性助推引擎,前方十餘艘工程艦使用引力索牽引,多虧神唐科考隊藉助先祖探機關閉了遺蹟外的引力防護,使得搬遷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經過大半天的折騰,這座質量驚人的天體遺蹟終於緩緩鑽進了造物空間之中,被陸峰直接送入了亞空間中央恆星的軌道中,與兩座空中花園和正在修建中的神堡遙遙相望。

聽著系統上奇觀進賬的訊息,陸峰露出了踏實的笑容。

這座奇觀系統給出的命名是【0號特區】,有可能是延用自菲雅利時代的代號。

儘管內部遭受了重創且核心能源缺失,這座史無前例的超級奇觀依然得到了s級評價,併為陸峰帶來了80枚奇觀代幣、160枚傳奇代幣、10顆高階能量幣(金核)的驚人獎勵!

不光是獎勵豐厚,同時還說明這座奇觀是有希望被修復的。

這對陸峰來說是個巨大的驚喜。

他原本都打算拉回去交給科學院拆解研究了,但現在看來,還需要叮囑科學院的人悠著點,別拆完了裝不回去。

獎勵到賬後,陸峰目前賬上便有著80枚奇觀代幣、199枚傳奇代幣的驚人財富,他可從來沒這麼富裕過。

至於購買力,一座行星級太空巨構的藍圖需要100枚奇觀代幣,這已經是奇觀商店最頂級的藍圖水平了。

直徑160公里的死星基地、足以環繞一顆行星的人造星環、能夠生產無盡能量的戴森雲平臺、能夠抵達庇護星團任何位置的超級星門……

這些都是100奇觀代幣的兌換專案。

其中死星是以進攻為主的超級武器,其主炮足以擊穿地殼,威力比巨像更甚,而且具備超空間跳躍能力,需要一顆超空間核心驅動。

人造星環是由億萬噸鋼鐵建成的行星軌道環,星環表面既可以建造最適宜人類居住的殖民區,也可以部署連綿不絕的低重力工業區,同時也是佈置行星防禦設施和空港的最佳基地。

據說帝國首都星便有著一條規模宏大的人造環帶。

那上面不僅坐落著大片夸特動力船塢的星艦船塢,還修建有帝國禁衛艦隊的母港基地,部署著上萬門軌道防禦巨炮,數千臺巨型發生器為整顆行星提供著毫無死角的行星護盾保護!

由此可見,一座完善且成體系的人造星環,能夠極大提升一顆星球的繁榮程度和軍事實力。

但相應的,修建這麼一條環帶所需要的技術、人力、資源都極其苛刻,即便是強如帝國也只在最繁榮的核心世界才建有環帶。

除非是這顆星球太過重要,不然軌道空間站才是更具價效比的選擇。

因此,儘管陸峰非常心動,但以目前天際星的發展程度而言,顯然是不需要星環這類超級建築的。

再說戴森雲,這是終極巨構戴森球的區域性模組,相當於組成一顆戴森球基礎功能單元。

如果陸峰能夠給恆星敲個框架,然後將無數戴森雲平臺拼上去,那麼戴森球也就差不多完成了。

不過顯然,這種想法不僅難如登天,也完全沒有必要。

對於天際星文明來說,數座戴森雲所提供的能源已經完全可以滿足文明發展所需,利用整顆恆星的能源不僅在技術上很難實現,即便成功了,也會有超過99%的能源被浪費掉,完全得不償失。

更何況,以神唐目前的科技實力根本無法制造足以籠罩整顆恆星的超級框架,也沒有如此逆天的材料和無盡的資源經得起這個計劃。

再者,以陸峰對先祖文明和菲雅利帝國遺蹟的長期發掘,相較於常規的聚變能源,先人們更傾向於選擇屬性更加神秘多變的幽能和靈能。

光是提升聚變能源的能級已經不足以滿足他們了,即便是反物質同樣如此。

陸峰有理由推斷,沒準虛空一方的高階單位就只能用幽能殺死,常規的能源即便能級再高也不行!

亦或是,在未來的戰場上,常規能源會遭到嚴重限制,唯有幽能才能不受影響的正常運作……

若非如此,很難解釋為何古代文明的終極造物都以幽能或靈能作為核心能源。

倘若真是如此,那麼神唐也需要沿著先人的路線,發展屬於自己的幽能科技了。

……

當前神唐所有精力都放在神堡上,所以這80枚奇觀代幣暫時還沒有用處。

至於那199枚傳奇代幣,下一次亞空間許可權升級需要150枚,許可權升級為8級並將空間門的直徑擴充套件至10000公里。

要知道,地球的直徑也就12742公里,如果放在體型更小的天際星上,8級的空間門甚至能將整顆天際星都給轉移到亞空間去!

陸峰有理由懷疑,自己之前的那些成就,在造物空間最初的造物主看來根本不值一提,造物空間這個強大的亞空間沒準當初便是被設計用來轉移星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