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我的天…………”

“噫噫噫…………”

臺下觀眾那愛聽徳芸社相聲有幾個純情的小白花呀,一個個那都是瞬間秒懂。

起鬨聲,叫好聲,鼓掌聲連劇場的大門都已經快擋不住了,聲音都衝到外邊去了。

此時的後臺休息室裡邊,郭桃兒和於千對了一個眼神,表情都是有點微妙。

而原因自然也是因為這個相聲作品上了。

這個相聲作品叫《大上壽》,這段其實除非是內行或者老相聲藝人、老觀眾,要不然大多是沒聽過這段的。

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和《託妻獻子》之類的一樣,因為一些比較嗨皮的包袱在改革後清理乾淨了。

不過清理乾淨是沒人說了,不過對於他們這些相聲世家,學的偏傳統一些相聲的演員來說,這段活自然不叫事。

要知道就這段《大上壽》的巔峰之作,就是以前常家號稱“小蘑菇”的常寶堃說的版本。

當然了因為流傳下來的這個版本,是當時在官方渠道錄下來的,所以其實裡邊的包袱很多都做了綠色處理。

之前有段時間喝酒吃飯聊天的時候,陳歡語、常元、於千、郭桃兒幾分,還就這些比較經典卻不讓說的相聲閒聊了幾句呢。

幾個人還都聊了聊自己的想法,歸置歸置重新做了一些包袱的處理、改進,比如刪去了一些黃色的包袱加入了一些更黃的包袱…………

沒辦法,畢竟以前傳統的相聲就像是一個被人遺忘,少被人挖掘的寶藏一樣,就一直在哪裡放著真的是可惜。

當然,雖說流傳到現在的傳統節目都是寶貝,也都是保險的相聲,但並不能說所有傳統節目都是高水平的。

後世徳芸社的相聲演員很多自編節目都是小段子湊的,比如從網路笑話上貼,像是郭桃兒、張鶴論等等還因為這事兒被告過侵權。

這種用小段子湊的,內行叫“碎溜兒”,是比較容易遭詬病的。

但是其實以前的傳統節目裡也是有碎溜兒的,就比如像是《大上壽》、《拴娃娃》、《財迷回家》、《揭瓦》等等節目都是那個年頭的碎溜兒。

即使是放在所有的相聲傳統活裡,這樣的節目也佔了三分之一都不止。

像是《報菜名》、《黃鶴樓》之類有明確創作思路的作品,其實也就佔一半。

但是這並不影響“老碎溜兒”也成為經典相聲作品,雖然這些作品一開始的創作水平不是很高。

但是因為經過了長期的,多人多次的二度創作,尤其是經過大師級人物的演繹,把內容一般的作品也歸置圓潤了,聽起來整了,這段也就成經典了。

這就是傳承的作用,也是傳承的魅力。

為什麼後世郭桃兒對於某些相聲演員喊得摒棄舊相聲,開創新相聲的口號這麼嗤之以鼻呢,關鍵就在這。

不繼承經典,就一個人,肚子裡邊半瓶的墨水,就創新去了?那能說好才有鬼呢。

只有繼承經典,這才能談以後的創新呢。

誰成想,就這喝酒聊以前傳統相聲的事兒,才剛發生了也沒幾天。

今天陳歡語還真敢在小劇場再說出來,雖然沒有什麼明面禁止吧,不過這幾段不讓說的潛規則,可是大家一起守了幾十年的了。

這可是真的膽子夠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