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後臺休息室內,不知從何時開始已經變成了一片寂靜。

眾相聲演員一個個看著前頭實時轉播的電視機目瞪口呆,心中的震驚那更是不用多說。

大家之前的共識基本上已經將陳歡語和常元排除到了這次爭奪獎項的人員以外了。

畢竟之前的事情只要是個明眼人就能看明白,這次的相聲小品大賽說白雖然是為相聲界選擇新生代的人才。

但是這個相聲人才來自於哪裡,來自於誰的徒弟那自然都是有講究的,馮宮的兩位徒弟的作品好,表演也好,這個一等獎的名額基本上便已經是十拿九穩了。

而姜坤看似好像並沒有幾位徒弟獲得好的名次。

但是其實在座的眾人來京都以後能有幾位沒來拜過姜坤的碼頭,南方的相聲演員還有地域性的問題。

而至於北方的相聲演員,基本上只要是好苗子都是和姜坤搭上了關係或者以前就是有關係的。

一個鐵路文工團的賈倫和李金祥,基本上已經是分給侯三文最後的一塊蛋糕了。

反正已經是風格和業務能力基本定性的演員了,即使再怎麼給資源也不過是繼承罷了,也不會掀起什麼樣子的浪花。

經過了兩次的比賽後,唯一一個堪稱變數的存在,也就是陳歡語和常元兩人人。

然而透過姜坤一個現打的補丁,兩場比賽的作品直接被封,總決賽的作品又得到了評審組充分的“重視”。

這樣的壓力下,這樣的大舞臺下,尤其更別說還是頭一次參賽了。

捫心自問別說是兩個二十出頭的小年輕,就是他們這些在圈子裡邊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油條,都估計會想著棄賽躺平了。

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想法,包括和陳歡語常元關係不錯的賈倫、李金祥。

甚至作為評委的侯三文、石富寛等人其實雖然表面不說什麼,然而心底裡對於兩人都是充滿著愧疚。

自己說了一輩子相聲,驕傲了一輩子,最後想給後輩兒做個主都是一件難事,這何嘗不是一個諷刺呢。

雖然說這裡邊的原因主要還是陳歡語和常元頭鐵,非要為了演出效果說一些在晚會上比較越界的包袱。

但是這東西實話實說,就前幾年相聲名家的一些晚會作品,也不可能都清湯寡水的就光是稱讚吧?逗哏從捧哏的身上找補一些包袱,佔點便宜太正常不過了。

只要不是太越界,大家其實對這些東西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說白了上晚會那是需要導演的“賞識”。

但是最後節目能不能小火一把,能不能最後獲得關注度和熱度,那主要還是得看觀眾愛不愛看的。

只不過就是這樣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卻是被太多的相聲藝人所無視了。

社會越來越發展,曾經的鐵飯碗,曾經的“主流”也已經沒有了原來那麼高的含金量,觀眾的喜好和訴求在不斷的佔據越來越高的位置。

到了最後,一切笑中帶淚、教育的意義、新派相聲、傳統相聲的定義全部拋開,還是得迴歸相聲演員最一開始的職責,先讓觀眾去笑。

相聲就是相聲,本身他最一開始的作品就不是用來教育人的東西,就像漢堡、肥宅快樂水,你說他有啥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