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之間並沒有非常多不可調和的矛盾,一強一弱兩邊讓一讓就能維持在一個比較舒適的範疇裡。

但姜、侯兩派系的矛盾要拆分開講的話,其中卻是既有利益糾葛,也有私人仇恨,相對來說競爭要大得多得多,現在候三文和姜坤還算是互相有顧及沒撕破臉。

不過隨著後續的發展,可以說會越大的嚴重,都是快鬧到恨不得弄死對方的感覺了。

這種矛盾,最早可以從前好多年前某不可說的事件的源頭說起。

當時姜坤的師傅馬老就帶頭整侯三文的父親,也就是陳歡語的姥爺侯寶霖,而侯寶霖先生也曾經把不少當時比較敏感的相聲作品推給馬老得以自保。

雖然說後續哪個時代過去後兩者都不再提了,但是畢竟事兒都是已經發生過的,摔碎的碗再拼也不可能和完好的碗一樣了,兩人之間雖然是師徒的關係,但是其中的空隙終究還是留下來了的。

而到了候三文這輩那就更不用多提了,90年代以後主流相聲界被曲協的姜坤和馮宮二人把持。

侯三文只得偏安鐵路文工團,這就反映了一種奇特的現象,當年春晚,姜坤和馮宮眾人都能堂而皇之地上去表演相聲,甚至剛剛歸攏於姜坤名下,當時都名不見經傳的周偉都能登上春晚一下揚名。

而侯三文這個知名的相聲演員、十大笑星,上春晚都是去表演小品。

當然雖然這個也可以說是候三文自己不想上去說相聲的,但是要說跟姜那邊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也不太現實。

畢竟如果候三文真的對相聲沒興趣,不想說相聲了,那又何必在自己的鐵路文工團大批吸納有水平的相聲演員,積極和主流的媒體、晚會做交流配合演出呢。

甚至還因為工作太忙,最後導致後院起火,導致和姜派系的矛盾徹底點燃完全的勢同水火了。

如果陳歡語沒記錯的話,那麼這時郭桃兒這個津都幫的相聲演員這第三次跑到京都來闖蕩,沒底的他來了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碼頭找靠山。

而他首先找的就是姜坤李鑫鬥等當權的曲協派,是因為最後沒被收容,才無奈藉著於千沒搭檔的這個契機先掛靠到了京都文工團。

如果後來姜坤那派人沒和郭桃兒徹底鬧翻,侯三文即使會收郭桃兒也不一定真的會對其那麼重視、撐腰的,可以說郭桃兒在這個事情裡邊,也是在無形之中給侯三文納了一份很給力的投名狀。

前世裡邊三爺一輩子沒贏過姜坤曲協那幫人,晚年機緣巧合收了個徒弟,反倒是把所有仇都報了,搞得姜坤等人雞飛狗跳名譽掃地。

郭桃兒每年給侯三文掃墓帶著幾百徒子徒孫,是向哪家炫耀實力意義自不必多說,絕對足以讓三爺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不過既然這世裡還有陳歡語自己這樣一個變數的存在,那麼作為自己的親三舅,陳歡語自然還是要在這個事實的基礎上再次求變得。

別的不說,起碼先讓候三爺多活個幾十年是肯定要做到的,至於剩下的事兒,別管是主流還是德芸社的事倒是陳歡語不著急,先一步步走就行了,可以先讓子彈飛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