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雲在大家到處尋找土豆種子的時候,研究起了水泥的製作。

畢竟無論是現在修繕水渠,還是以後修繕道路,都需要大量使用水泥。

水泥真的特別重要。

而在穿越前,作為理科高材生的他,也非常清楚水泥的製作流程。

就是兩磨一燒。

先把石灰石和粘土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配製好,磨細成生料,然後放入窯中燒製成熟料,再把熟料進一步磨細,就成了水泥。

這個過程倒是挺簡單的。

哪怕是配製水泥生料,對楚雲來說,都不是什麼難事。

楚雲僅僅用了兩天就成功製作出了水泥,而且強度很不錯,可能比不了四二五,但也強以媲美三二五了。

但讓他感到頭疼的是磨料的問題。

青銅器硬度不夠,而且還容易折損,很難用來磨料,用碾石就不必說了。

所以他雖然兩天就生產出了水泥,但那產量太少了,根本不可能用來修繕水渠,用來修繕道路。

「唔,看來想要大量生產水泥,還得先把鐵生產出來,才行啊!可是修繕水渠和修繕道路,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啊。」

楚雲有些頭疼起來。

然後他又想到,以前上高中的時候,化學老師,講過的水泥故事。

傳言,第一個發現水泥的人,生活在一座活火山下。

某天火山爆發後,他家的院子裡,鋪上了一層火山灰。

等火山灰冷卻下來後,他去打掃院子,為了避免吸入火山灰塵,就先澆水,準備打溼灰塵再打掃。

結果他把水澆在火山灰上面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那些火山灰迅速凝固了下來,變成了堅硬的石頭。

就這樣,他發現了水泥。

楚雲想到這個故事,也是苦笑著搖搖頭:「三個鎮子都沒有活火山,到哪裡去找火山灰?而且是大量的火山灰?並且還得是剛噴發出來,還沒有下雨凝固的火山灰,才行啊!」

後來他又想到了一種土法制造水泥。

可以用這裡的陶製品作為原料,取料倒是很方便,但這種方法,也需要把料磨細才行。

最後,楚雲不得不感嘆道:「沒辦法,看來只有暫時放棄水泥計劃,先把鐵生產出來才行了。因為磨料工藝達不到,水泥計劃根本就無法實施起來。」

楚雲這麼一想,又突然覺得,先把鐵生產出來,沒有什麼壞處。

畢竟鐵的用處很廣也很大,首先就可以用來升級軍隊的裝備,提升軍隊戰鬥力,進一步確保領地的安全。

另外,青銅時代之所以生產不出鐵,原因也很簡單。

就是無法提升爐火的溫度,將鐵礦石溶化,把鐵提煉出來。

他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就行。

作為理科高材生,楚雲也可以在短時間,就把鐵生產出來。